第744章 功在千秋(第2页)

而直到他洗干净换了身新衣,顶着头上冒热气的发丝重新走回厅中时,才终于得到了勉强的准入权。

 

“确实香了不少,不是臭小子了!”

 

赢世民笑了一下,示意李北玄坐在下首。

 

随后指了指桌上摊开的书册,道:“你回来了正好。我们刚刚说到,《农书辑略》第三卷里的施粪章,倒是和你今天讲的腐熟理论有些暗合。你来看看。”

 

李北玄凑过去一瞧。

 

果然,在一段小字边上,赢丽质还用朱笔标注了“与碳氮理论类比”几个字。

 

“做法相同,但理论上有点差别。”

 

李北玄想了想后,含糊的解释道:“《农书辑略》上写的熏热之法,只是为了杀灭虫卵和草籽,但发酵的意义不只是为了灭虫。”

 

“它的本质,是在控制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再利用微生物……呃……”

 

李北玄抓了抓脑壳,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跟眼前两个原始人解释什么是微生物。

 

想了想后,只好略过这一段,笑着说道:“不过,前人虽然不知具体理论,但经验其实是对的。”

而且除了高温堆肥之外,现在的人已经知道轮耕、休耕和绿肥混播……

 

他们不知道什么微生物,不懂什么氮循环、土壤活性。

 

也没听说过碳氮比这种现代农业理论。

 

但他们就是凭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居然真就把一部分农事规律给总结出来了。

 

“草木之粪宜久藏”、“熏热杀籽”、“沤粪宜湿,不可焦干”、“先耕后粪”……

 

这些话,写在一部部农书里,看上去像是陈旧的土话,可实际上,放在现代农业学里,完全就是通用的实践守则。

 

这让李北玄这个穿越人士,都不由得升起一股诡异的敬意。

 

这些人啊,真不傻。

 

他们只是没有显微镜,没有温度计,也没机会走进实验室。

 

只能靠眼睛看、鼻子闻、手去摸,靠一年又一年的收成,慢慢摸索出一些听天由命背后的规律。

 

在现代人眼里,叫“科学验证”。

 

在他们眼里,叫“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儿”。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