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第2页)

 

他们盯上了执失烈的罪名,不光是为了迎合外族的要求。

 

更可能是看中了他的倒下,所能带来的一系列权力真空和政治红利。

 

执失烈一倒,突厥系势力动荡。

 

朝廷就有理由重新洗牌整编边军。

 

御史台、兵部、甚至户部都能趁势插手分一杯羹。

 

西北道大军粮草谁来管,驻军谁来任命,新设立的文官体系谁来推行,甚至连疏勒等地将来改为郡县后,谁来主政、谁来转运、谁来查账……

 

这背后可是一连串的肥差、大钱、关键人事,全是实打实的利益。

 

他们拿着“国家大义”的幌子,裹着一层“仁政宽德”的糖衣,其实是在推一块厚重得足以压死几千老兵的权力棋子。

 

更恶心的是,这些人还一副“我是正人君子,你要骂我就是你道德有问题”的嘴脸。

 

马彼德最烦的,就是这种人。

 

要真是明着图利,哪怕是贪官,他也佩服三分。

 

可偏偏是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背地里却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连执失烈的性命,都只是他们口中的一个数字、一枚筹码。

 

在马彼德看来,这根本不是买卖。

 

是拿一位战功卓着的亲王,去换一张根本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是牺牲一个有血有肉的忠臣老将,只为了成全他们所谓的“政绩”与“洗牌”。

最关键的是,这特么根本不会成功。

 

马彼德不是没见过那些西域使节。

 

那些人嘴上说得比谁都好听,可真到了边境,转脸就能背信弃义。

 

疏勒今年派质子,明年就可能收回去再换一个。

 

车师今天说归附,明天可能就重新勾结北胡。

 

那地方的人,根本信不过。

 

所以在他看来,这根本不是好买卖。

 

不是用一个人换一个边疆的安稳,而是拿边疆的安稳,赌一个人头是否够资格,换得来某些人升官发财的机会。

 

“所以我才说,这事儿啊,夫子你最好别管。”

 

马彼德叹了口气说道:“执失烈这事儿,牵扯的太多了,咱们只能当没看见、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