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我有个主意(第3页)

 

老大说:“我有一个主意。”

 

老二说:“大哥我听你的!”

 

老三说:“你们想干啥我都随便。”

 

于是,蜀汉的核心团队就这么组成了……

 

而现在这群青壮,虽说只是“合围成屯,自设团练”,听起来像是防患未然、自保求生。

 

可实际上,已经足够危险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

 

二十几户,百十号青壮,没老人没小孩。

 

这叫啥?

 

叫有组织、有纪律、有空间腾挪、有执行能力。

 

这离造反,也就差一张榜文,一杆旗,一口号了。

 

那,这是百姓们的临时举动,还是早有预谋?

 

李北玄摸着下巴,总感觉像是后者。

 

毕竟灾民能围寨?能训练?能自成一团?

 

还不见逃兵流寇?

 

大概率说明,这背后有人压着,亦或者说,有人护着。

 

而且,他们所处的位置也很关键。

 

这个三家铺,在太原府西南。

 

是旱河古道进入晋阳前最后一处狭口要冲。

 

地势三面高、一路低。

 

北为丘陵,东为缓坡,唯有南口可进可出。

 

若百余青壮屯守其内,自成一寨。

 

便等于在晋阳门户口上,插了一把随时可能翻转的匕首。

 

若他们只是为了护粮求生,倒也罢了。

 

但若背后有人……

 

那这把匕首,就可能不是横着守,而是竖着刺。

 

尤其可怕的不是这群人本身,而是这群人的结构。

 

没有老幼,只有青壮。

 

意味他们早已分离了正常的家族链与生存链。

 

也就是说,他们并非家为单位的普通灾民,而是以团体为核心的行事模式。

 

这不是自救,是军队的雏形。

 

一支百人出头的小型武装,若配上谋略、操练和粮草,再裹挟流民,半月之内就能成数百。

 

若再有一员能说能写之人,编出几句“奉天承运、替天行道”的文词口号……

 

那么哪怕他不是义军,也已足够搅动一地风云。

 

“潞川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