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从小我就狂
第858章 非捐不可(第2页)
潞川王、白、刘三家,代表的从来就不只是声望、财力,更是那一份“捐赈之中,价码由我”的资格。
他们理应是率先开口,定下一个上限。
多少为多,多少为中,多少为应景,多少可不必捐。
只要这道口子是由他们来开,后人自有章法可循,既保了声望,也能掌握主动。
但现在,这一切都被李北玄活活切断了。
他们根本没来得及开口定价。
他们甚至没来得及发声表示态度。
他们只是在一间被熏了整夜檀香的小厅里,陪着晋王赢高治、陪着李北玄喝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茶。
而当他们终于得以离开,一出官署,外头却已经天翻地覆。
冯家、赵家、杜家、何家……
这些平日里在他们眼中还要低半头的中户人家,此时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献米献布,连夜登记,名列榜首。
但三家看着榜首的几家名字,却并不恼,只是苦笑。
因为他们知道,这几家不是抢风头,是被吓的。
因为不知道他们三家会捐多少。
因为三家沉默,所以他们只能赌。
赌大户要出巨额,那就得提前跟上,抢位置、占口碑、争德声。
结果,就这么被推着、踩着、逼着,一夜之间,把捐数生生推到了两千以上。
这一刻,三人终于明白,这场局,根本不是让他们做主。
而是刻意把他们从主桌请开。
一夜之间,捐赈的节奏全乱了。
他们再不能“定个两千封顶”的规矩。
不能“王家两千,白家一千八,刘家一千五”的分法。
不能带个头、树个样、
现在,他们唯有一条路可走。
捐,而且必须捐得最多。
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风头,而是因为现在榜文贴满了墙,所有人都看着他们,等着他们出手。
若三家出得少,立刻便成藏粮避灾、耍滑躲责的罪人。
若出得晚,那些中户、商贾、书生、百姓,定然群起而攻,群情汹汹。
王家若比赵家少,刘家若不如杜家,白家若低于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