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这下是真麻了(第2页)

 

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吨。

 

一千五百吨是什么概念?

 

十头大象都载不完。

 

而且这还不包括水、衣、柴、油、盐、工具、药品、铁器、被褥、炊具……

 

对方就算能让十万人赤脚进山,但也绝不可能让十万人没锅没碗地活着。

 

哪怕再简陋,也要有最基本的生存设备。

 

那这些东西,哪来的?

 

想到这里,李北玄脑中瞬间浮现出一个词。

 

补给线。

 

没有补给线,就没有持续的隐匿。

 

这群人不可能靠山里打猎解决温饱。

 

哪怕这片岭子曾经是狩猎圣地,也养不活十万人。

 

十万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再肥的山林,三日之内也会被猎光、啃光、砍光、挖光。

 

这不是李北玄主观推断,这是铁一般的规律。

 

如果一个地方真的能长期养活十万人,那当年猴子猿人就不会从树上下来,也不需要学会种地,直接窝在麻谷岭里就能成文明社会了。

换句话说。

 

麻谷岭并不具备供养十万人的自然条件。

 

而他们又坚持在那儿藏了一个月,甚至更久,那只可能说明,他们有外援。

 

有人,在不断地、稳定地给他们输送资源。

 

这个“人”,也许是一伙人、一批商队、一条地下渠道。

 

甚至是一个完整的情报系统、运输网络。

 

那么,这个外援,是谁?

 

是谁,在晋阳府境内,能悄无声息地调动这么多资源,还能不引起朝廷疑心、不惊动地方官府?

 

是那些囤粮的本地大户?

 

不够。

 

他们最多提供支持,不可能完成统筹运转。

 

是其他郡的山匪?

 

不可能。

 

这种大规模行动,不是乌合之众能干的。

 

唯一的可能是,这是一次系统性的动员。

 

有分工,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

 

他们不是为了躲避官军,也不是为了苟且偷生。

 

而是……

 

一场战争的前兆。

 

“草!”

 

想到这里,李北玄发出一个铿锵有力的单音。

 

刚想和赢高治一起去自闭,就听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