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所谓截杀(第2页)
这句话,说得不轻。
桌边的气氛骤然一滞。
崔仲琛本想借这句给自己找回点脸面。
就算退无可退,那也不能连面子都不要。
可谁知李北玄一听,居然又笑了。
笑得轻轻松松,像是听到了一句玩笑话。
“态度?”
他笑着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然后缓缓坐回原位,伸手拍了拍衣角,斜睨着崔仲琛,像是终于不打算再绕弯子了:“我是朝廷的定远伯,圣上亲封实职官员。”
“您是什么?”
他说着,微微一顿,嘴角笑意却愈发清晰:“现在的局势明明白白,晋阳叛乱一案,涉崔姓、涉陈姓,清河、赵郡俱有牵连。”
“而就目前看来,您,清河崔氏首族,门长,九卿、前礼部尚书、名列祭酒的清议中人,正是与案有涉的关键人物之一。”
“您问我该用什么态度?”
“抱歉了,崔公。”
“我对反贼,还真就不怎么讲礼数。”
……
话音落地那一刻,室内安静得可怕。
崔仲琛的心跳,霎时间仿佛停了一拍。
他活了五十多年,向来是坐在上位的人。
自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那天起,这个姓氏就自带光芒。
朝堂之上,多少人望着崔家的鼻息行事。
士林之内,多少人以能投帖清河为荣。
而崔仲琛自己,更是年少成名。
三十岁入中枢,四十岁位列九卿,五十岁做过礼部尚书。
文会时讲经论道,诸生侧耳倾听。
名动京畿,威加公卿。
这么多年,他仗着崔家的门第,仗着自己的手腕,仗着那层世家遮天的光环,嚣张了五十多年。
连皇帝见了他,也要笑着称一声“崔兄”,敬着他的年岁、敬着他的门第、敬着那一身裘带翩然的清流风骨。
可眼下,李北玄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像一面铜镜,把所有的体面都照了个粉碎。
反贼。
他耳边回荡着这两个字,脑子里甚至一度轰鸣。
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事情,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了。
他原本还想着,族谱一翻,旁支推出来,案子总能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