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牌面直接拉满了(第2页)
别说工具了,连一套像样的铸模、抛光机、齿轮刀盘都得手工打造,那叫一个贵。
钢材紧缺、精度低,失败率又高,一样样都是拿银子喂出来的。
贵的李北玄一看账本就忍不住翻白眼。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烧钱如流水的大项目。!g+u+g+e\y/u_e!d?u·.?c.o?m·
第一项,是无线电。
李北玄脑子里自然记得电磁感应、赫兹波、线圈与接收机的原理,甚至也大致明白如何构造一个最简易的通讯装置。
而他之前也确实做过一个。
但那个太小了,而且范围也太近了。
平时跟赢丽质隔空说说骚话是够用的,但还是派不上大用场。
于是李北玄就琢磨着整个大的。
但他没实验环境!
他没恒压电源,没有硅片,没有合格的导线!
所以他只能带着匠人们,从最基础的干电池搞起。
搞碳棒、锌壳、酸液、绝缘层。
好不容易鼓捣出一个能放电的玩意儿,再去试着加装线圈、谐振回路、简易电报发射。
而由于没有李北玄的指导,那些本就没有物理基础的匠人们,里外里试验了上百次,最后才勉强做出了一台,能在一千米内通讯的大型简陋电报机。
而这项目,光是材料,就特么烧了二十多万。
还不算工时与失败成本。
第二项,是履带式运载装置。
在没有蒸汽机的情况下,履带的作用,并不是拿来装在坦克上冲锋,而是为了运货。
比如矿场、工地、战场后勤。
毕竟用人力牵引或牲畜牵引的履带车,比传统车轮在泥地上更稳定,不打滑。
在很多极端环境下,履带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李北玄力排众议,非要把履带加进了试验的第一梯队行列之中。
年前,李北玄这想法一出,实验室和工部的人,一度都觉得李北玄疯了。
什么车不坐,要做个铁蚕虫?
这玩意儿有用吗?
干啥用啊?
但最后蓝田实验室,还是靠着一帮愿意瞎试的学生,真把东西造了出来。
车体重,转向不便,材料消耗高。
但唯独一点好。
它能在冬天的冰河泥地上,稳稳拖着五百斤货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