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集诸奸于一身(第2页)

 

而墙外,整个长安,整个士林,正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暴。

 

一开始,争议的焦点还在案件本身。

 

那位死去的贡生是如何服毒,为何身中剧毒,毒物来源如何,铺子为何没有登记这批货物的来源与批号……

 

可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很快就被更容易煽动的旧账所替代。

 

在某只看不见的手操纵下,话题骤然从命案转向了人。

 

执失烈的身份,执失烈的履历,执失烈的往昔屠城之举。

 

那些残酷往事在有心之人的故意拨弄下,被重新翻出,被渲染,被传播。

 

当年西域战争,他带兵平定龟兹、焉耆、于阗三国。

 

破城之后下令屠戮,以震慑叛乱。

 

仅是龟兹一地,便有三万余人死于兵锋。

 

事后虽被追责,但因其战功卓着,朝廷最终裁定功过相抵。

 

撤其封号,命其交出兵权,不得再任要职。

 

那时,虽然有人不满,却也无力与圣意相争,终归不了了之。

 

可如今再被旧事重提,风向却变得截然不同。

 

长安城内,士林怒声沸腾。

 

有御史在街头朗诵诗文,痛骂执失烈为“人屠”,有举子在贡院张贴檄文,呼吁朝廷重新审理执失烈屠城一案。

 

甚至有寒门士子,在洛阳书院投书上表。

 

联名三百余人,直斥“人命关天,岂可赦于一纸恩旨?”

 

“即便当年朝廷迫于军功不敢追责,如今再掩盖此案,岂不使万民失望,使圣德蒙尘?”

 

“杀人者死,理当如此!屠数万者犹活于世,岂有此理!”

 

最令人头疼的是,这股风潮不仅限于书生文士。

 

长安城中,有民众自发聚集于皇城东门,焚香诵经,为西域冤魂超度。

 

更有人在城南寺院墙上泼墨写字。

 

说此间葬有数万亡魂,求一人抵命。

 

起初,京兆府还试图压下这些情绪。

 

但随着煽动者日益活跃,舆情越发汹涌,一发不可收拾。

 

而在这汹涌的浪潮中,那只操纵风向的手,悄然将矛头一转。

 

从执失烈,转向了李北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