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名声不要啦?(第2页)
哪怕真有胜算,那也是一场消耗到底的消耗战。
而朝廷最需要的,不是打一个漂亮的胜仗,而是用几年时间去喘口气,让户部的账面回暖,让军器库重新堆满铜铁,让各道府县的仓廪再一次充盈起来。
所以,最好是找个法子,把吐蕃暂时安抚住。
哪怕不能真心换真心,也要让他们起码在三五年里别想着南下生事。
等到武朝的伤口愈合、血气回笼,再说别的。
“吐蕃人去年过了冬,今年的冬能不能过,还是两码事。”
李北玄慢悠悠的说:“游牧人南下劫掠,几乎是年年会发生的事情,就算平常年都是如此,若是真到了荒年,他们会不会撕毁盟约,大举南下,这一点就不用我来说了吧?”
赢世民闻言,顿时撇撇嘴。
有些不以为意道:“我武朝如今兵强马壮,又有粮食铁器火器,他们就算来,又能如何?”
而李北玄却没有立刻接话,只是无奈的看了赢世民一眼。
因为他很清楚,赢世民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并不真有底。
武朝兵强马壮是事实,但那是按照眼下的账本来算的。
真要硬碰硬打一场长线消耗战,武朝的家底撑得住一年、两年。
却不一定能熬过第三年。
而吐蕃的优势,不在于武备精良,也不在于兵制严密。
而在于,他们可以把战争当作一种生存手段。
牧场荒了,就抢。
牛羊少了,就抢。
冬粮吃尽了,更是要抢。
抢不到就死,抢到便能活。
这种生死线上的战争意志,是中原军队不具备的。
武朝的军伍讲的是编制、军饷、调度与战法。
而吐蕃部众的逻辑则是,活下去才有下一场战斗。
这就是麻烦所在。
你可以一次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却很难让他们在心理上认输。
哪怕败得再惨,只要族里还有男人活着,就能卷土重来。
李北玄明白,若是今年冬天吐蕃的青稞颗粒无收,牛羊损耗一半以上,他们便一定会把目光投向东边。
那时无论武朝愿不愿意,边军都得整装迎敌,而仓廪里的粮也得一石石地往边地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