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从小我就狂
第1050章 潘金莲为什么杀武大郎?(第2页)
而毒药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需要耐心、需要隐秘、需要计划的手段、
这和一时冲动的“吵完就翻桌”完全是两个频道。
所以,女人若是到了要对男人下毒的地步,多半早已是第二种状态。
不吵了,不闹了,甚至在外人面前还温温柔柔、相敬如宾。
可那份温柔只是表象,心里早就铺好了一条通往坟地的路,等着某个合适的日子,把对方推下去。
所以,把“下毒”安在梁卓夫人头上,从情绪逻辑上就说不通。
这就像是要把一匹烈马,硬说成是会耐心蹲伏的猎豹。
外行人听着像那么回事,行家一眼就知道是胡说。
所以,“梁卓夫人杀夫”这个说法,越想越像是有人故意往外放的烟雾。
而目的很明显。
就是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夫妻情变、女人妒恨上去,而不是去想“桂花糕怎么进了刑部的证物袋”。
这才是李北玄真正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他不是不信女人会杀人,他是不信在这种情绪模式下的女人,会用下毒这种极耗耐心和准备的手段杀人。
而一旦排除了梁卓夫人,那个被洗白的对象是谁,就呼之欲出了。
执失烈。
想到这里,李北玄心里那股说不出的违和感,彻底成了形。
因为此时,坊间的流言,茶馆的闲谈,国子监贡生之间的议论,甚至马彼德嘴里刚才那套“老爷子杀人只拔刀不下毒”的笃定,全都不像是自然生成的舆论,而更像是有人在操盘。
有人在刻意替执失烈塑造一种“光明磊落”的人设,让人下意识觉得,即便他脾气再差,也绝不会用下毒这种下三滥的法子。
这种舆论的作用,不是洗得他清清白白,而是让他远离嫌疑。
一旦刑部有人顺势接过这股风,案子就能顺理成章地变成“夫妻反目、情杀毒死”。
执失烈的名字,甚至不会被写进最终的卷宗。
那么,是谁在这么干?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是有人在帮执失烈?
还是借执失烈当幌子,掩盖另一个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