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从小我就狂
第1095章 咏大棚蔬菜(第3页)
这些人或是偶遇,或是故交,本身并无惊人之才。
却因为名士一首诗、一篇词,便意外闯进了历史长河,在后人眼中,反倒多了一抹风流雅致的色彩。
想到这里,李北玄忍不住抬眼看了看赢高熙。
说句实话,赢高熙写的这首《咏大棚蔬菜》,要论文字精巧,是拍马也赶不上李白、苏轼的,甚至连个中等文人水准都谈不上,直白得像一张农业推广单。
但李北玄偏偏不敢断言,它将来一定默默无闻。
因为有时候,流芳百世这四个字,跟诗本身未必有多大关系,跟时代、背景、话题,甚至一段传奇经历,都脱不开干系。
赢高熙是魏王,是帝王之后,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节点。
假如有朝一日,这大棚蔬菜真成了武朝农业变革的起点,甚至推动了政局民生的走向。
那么这一首看似土得掉渣的诗,就极可能被后人反复引用,被史书录入,被士子讲谈。
甚至有人可能会这么写。
“魏王高熙,博学好古,尤关心农政。曾作《咏大棚蔬菜》一首,以示惠民之志。其辞质直而情真,传于后世,咸称盛事。”
李北玄忽然觉得,这画面还挺生动。
毕竟这样一首本来毫不起眼的诗,现在竟有可能,变成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成了某个时代的象征。
世事好玩,真好玩。
这么想着,李北玄心里暗暗乐了半晌,嘴角甚至忍不住微微翘起。
可他跟魏王终究不是很熟,所以只是自娱自乐了一会儿,很快便敛了神色。
随后,轻笑着问道:“舅兄,你今日请我来,难道就是为了听你当场作诗?”
此时的赢高熙,原本还沉浸在对自己诗才的自得里的,被这一问,登时回过神来,连忙摆手,正色道:“岂止如此!妹夫休得取笑,本王方才吟诗,不过兴到之举,正事还在后头。”
“哦?舅兄,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