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国恩票(第2页)

 “到期还能还本付息,比存钱庄可强多了!”

 “这年头,天子开恩,给咱百姓一个发财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里,谈论的全是国恩票。

 茶楼酒肆里,连说书人都换了新段子,摇着惊堂木,拍桌大叫:“昔日商鞅变法,以木立信,天下皆服!”

 “今日武朝发票,以国立信,万民皆安!”

 话音一落,底下人便拍手叫好。

 而在蓝田。

 比起国恩票,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股票这件新鲜玩意儿。

 当然,朝堂上为了面子,把名字改成了分红契。

 不过百姓不管这些名堂,他们只关心一个事。

 这东西,能不能赚钱? 能!

 以蓝田几十座新厂为例,光是蒸汽机工坊、玻璃工坊、炼钢炉、织布厂,这几样的估值加起来,就已经超过千万两白银。

 若是对外发行分红契,按股份抽利,光是第一批,就能收上来上千万两。

 一些消息灵通的那些大商贾、大地主,听到这里的时候,更是兴奋得眼睛都红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产业啊!”

 “分红契不只是纸面承诺,那是蓝田的机器在转,是碳钢在炼,是织机在响!”

 “买契约,就是买产业!这比放债、比做盐铁,还稳妥!”

 一时间,关中豪商纷纷赶往蓝田,打听消息。

 甚至有南方的巨贾派人连夜驰马北上,只为抢个头筹。

 就连一些消息灵通的楚国人,魏国人,也都来买武国发行的国恩票了。

 “人和啊,这国恩票,能卖给外国人吗?”

 户部尚书马宾王皱着眉头,把折子往桌上一推,语气里带着几分迟疑。

 他已经乐了快半个月,眼下手里账本厚得快能砸死人。

 可一听说连楚人、魏人都来打听国恩票,反而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毕竟要不要把武国的国恩票卖给外国人,这可不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

 ……

 贞观十四年,二月初一。

 含元殿内,炉火通红。

 三阁老与几位尚书全都齐聚,满堂皆是忧色。

 房如晦最先开口:“陛下,此事万不可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