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齐州怪事

李北玄向来不是个小气的人。

 既然现在,姚简已经把话挑明,那他自然不打算含糊。

 “那这样吧,姚叔叔,我也不跟您客套了,来来来,你先告诉我,你专攻的方向是哪一块儿?经学,史学,还是礼制?”

 姚简愣了一下。

 他原以为李北玄会随便糊弄自己,弄个“顾问”、“名誉讲席”之类的虚衔糊弄过去,没想到这小子反倒是一本正经。

 居然还真问了!

 于是姚简便下意识答道:“老夫素来以礼制、史学见长,经义也讲过些年。”

 “行了,够硬。”

 李北玄比了个大拇指,随后立即吩咐教务处,直接把姚简请进了文学院,给了个正教授的实职。

 甚至在课程安排上,也没有敷衍,而是按照姚简的意愿,为他排了课时。

 看着李北玄整得有模有样,不是虚衔敷衍,而是真真切切地给了讲席、安排了学生,姚简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甚至还能随意同李北玄闲扯几句。

 而两人闲聊之间,话题很自然地扯到了科举。

 眼下武朝的科举,虽然还远不到明清那种八股文死板成规的地步,但官样文章的雏形,已经渐渐成型。

 许多学子在备考时,习惯套用格式,譬如开头立论、逐层阐述、中间引经据典、最后回扣纲常。

 这类文章,虽无甚真意,却因中规中矩而常能取中。

 不过姚简对此,心里其实颇为看不上。

 毕竟姚简自负文章才气,最厌那种千人一面的制式文章,常常觉得读来无味。

 但他终究是士林领袖,不能只凭喜好去评判。

 而且科举之道,本就是选拔官吏之途,若不立规矩,学子们便要揣摩主考官的性情,难免徇私偏倚。

 倒不如给个固定的格式,虽说呆板,却能以公平为第一义。

 因此,姚简对于官样文章,采取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嘴上讥讽几句,心里却也承认这是大势所趋,不可能逆转。

 而蓝田书院的存在,更加速了这一趋势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