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就一根独苗了(第2页)

 

“不困不困,你说吧。”我赶紧催着,他讲个故事咋这么多前奏。

 

萧家老爷子有弟兄三个,他是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大哥叫萧远天,

 

萧家在解放前是商人,家里小有薄产。

 

萧老爷子是兄弟三个中最聪明的,所以萧家重点培养他,一直供他读书,直到十七岁那年去北边的大俄留学。

 

在那个年代,不要说留学,就算是在国内上学,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

 

萧老爷子的父亲为了这个老二,可以说是不惜代价的投入,几乎倾尽家产。

 

老大和老三自然是颇有微词,但有父亲在上面压着,倒也不敢多说什么。

 

等萧老爷子从大俄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的喀秋莎,也就是萧世秋的奶奶。

 

我听得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所以你的美色是来自你的奶奶,幸好爷爷审美在线,去的还是大俄,要是去个非洲,咱俩这辈子估计无缘了。”

我没有种族歧视,只是单纯不喜欢那个色儿。

 

萧世秋哈哈大笑,“记得下次跟我回家,把这话亲自去跟老爷子说,顺便感谢他的审美。”

 

我:“……”

 

虽然萧奶奶有着惊人的美貌,可是观念传统的老父亲还是觉得不能接受儿子娶个异族媳妇。

 

于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萧爷爷带着奶奶去参了军,在部队里成了合法夫妻。

 

这可把他父母急坏了,这是他们给予厚望的儿子,要是有个好歹,萧家恐怕要就此败落了。

 

好在萧爷爷脑子活,八字硬,凭着知识改变命运,因为有着海外关系,军队缺啥,他就帮着倒腾啥,没过多久就在军需处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家里妥协后了,萧爷爷也会偶尔带奶奶回家。

 

打完鬼子后,军队吸纳了更多的军人,当时做军装的布料紧缺,于是萧爷爷自己用积蓄加上奶奶带来的一些珠宝,回家买了几台织布机,为军队生产军装布料。

 

后来规模越做越大,直到解放后,接下了一批军需订单,那时才真正攒下了一点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