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寄送未知的希望(第2页)
显然,这种单向沟通效率很低,基金会有不少替代方案,何况在通讯已经如此便捷的年代,民用的路也早已断绝,所以它不知道在储存室吃了多少年的灰,我应该是时隔多年之后,第一个用它的。
这次让我大老远过来,自然不是让我帮“我的朋友李华写封信”,而是试着给那个“好心人”传递点消息。之所以是我,是因为只有我和他直接通信过,勉强算作认识。写信嘛,总得有点联系。
“所以,我该说点什么呢?howareyou吗?”
“这个没有要求,越简洁凝练越好。”
“要搞信海战术?”
“嗯,各个渠道都要试一试,现在掌握的信息还是太少了。”
“可我感觉希望渺茫呀,唉...今天不至于就一直写信吧。”
“其它任务还在安排,呜...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就要去别的地方了。”
“那还是写信更好。”
来到标准间,一桌,一椅,一打字机而已。打字机比我想象得还古老,很多机械结构里的润滑油明显刚加没多久,按键上的灰尘似乎都擦干净了,但锈迹和磨损已经根深蒂固。
“你不找地方坐着吗?”
“不用管我啦,站着的话,我更有精神去酝酿明天的发言。”她之前也跟我吐槽过,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转到管理岗没多久的新人,就要在一帮大佬面前作为代表发言——其实是因为她当过“未来”基金会的超级Ai,虽然只是“剧本”演绎,但说不定有些参考价值呢。
她开始念念有词后,我也头疼起,什么是“简洁凝练”。照理来说,站点里这么多人,找个正儿八经的文案肯定不难,这事直接抛给我,肯定还是因为我和“好心人”打过电话,可这...真没啥特别的帮助。
“你好吗?感谢你的提示,我们正在努力。”
“他们的进度如何?我们还有多长时间?”
“吃了没?”
“......”
头疼一番后,我发现根本没必要字斟句酌,抛开收不收的到,收到时信件会变成什么形态这种问题,“好心人”他们的状态,应该也没法好好地回信——等收到回信,确认渠道有用,再好好写也不迟。
话是这么说,可如果只重复这些简单的句子,也有些单调无聊,所以我还试着写诗,用拼音表达,或者直接用乱打一通,不,是创造新的语言。反正照档案里的说法,收信人会知道我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