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东山宴射戏魏收(第2页)

 昔大禹治水,继父之志,十三年间,栉风沐雨,三过家门而不入,此非静守,乃因势利导,主动迎变,终成治水之功,解万民于倒悬。

 风云之中,亦需此等智勇,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岂可为一端所拘?”

 这时崔暹捋了捋胡须,也高声而论

 “魏收所言,虽有几分道理,然大禹之功,亦赖其坚韧不拔,恒心使然。

 若一味求变,而无定性,亦恐如赵括纸上谈兵,空有壮志,终致败绩。

 再看那文种,助勾践复国,功不可没,却因贪恋权势,不知功成身退,终被赐死。

 风云之际,能于变幻中守正,于机遇中适度而为,方为稳妥之道。”

 高澄听了崔暹之遍,对其微笑着点头示意。

 魏收沉思一番,再度振振有词:

 “文种之祸,实乃未察越王勾践之心性。

 若论风云之变,当如管仲。

 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曾射小白一箭,然小白即位后,管仲非但未被追责,反受重用。

 管仲因时制宜,大兴改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使齐国称霸诸侯。

 此乃不拘于过往恩仇,顺风云之势,施雄才大略,岂是守正二字可蔽之?

 当以大智大勇,于风云中破局,成就非凡功业,方不负此生。”

 这时轮到了邢邵:

 “管仲之能,世所罕见。

 然其兴齐,亦在尊王攘夷,未敢逾矩。

 风云虽变,大义不可废。

 如比干,纣王无道,国势倾颓,比干直言进谏,虽身死,然其忠义之名,垂范千古。

 人于风云之间,若只图功业,不择手段,纵得一时之盛,亦难留身后之名。

 故风云之中,当守正道为本,相机行事为用,两者相济,方得万全。”

 高澄一直默言静听,表情也越发严肃深邃,但偶尔也会思及其他,从而放空!

 高洋时不时的瞥向高澄,他虽从老师那里多听易学,可在他看来,适时人谋,方可于乱世膺承大运,宰制寰区。

 几人你来我往,言辞交锋,互不相让,反复几轮

 ......

 再度轮到杨愔时,他稍有停顿思索之际,魏收以为有机可乘,立马大声喊道:“杨遵彦理屈,已倒。”

 杨愔则从容一笑,神色淡定自若,不再论辩,而是调侃

 “我绰有余暇,山立不动,除非,除非遇收当涂,我也只有翩翩而飞”

 高澄听出了其中隐喻,不禁抬起手中羽扇,大声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