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两全之法对私盐(第2页)
阿那瓌因高澄的书信中对绮娜种种思乡之情阐述,不由因自己的逼婚而引出对绮娜种种内疚。
无论对与错,两个权势既有了共同的血脉骨肉,派出使者时也特意嘱咐,尽礼周全。
柔然人除了哀思,始终表现得平和,高澄的心虚也全然消散了。
北方不必多虑,就该专心收复颍川,于是召了崔昂入并州,对颍川行长围之策的军用度支进行详细议定。
“十万大军,兵卒民夫粮秣日耗三千五百石,战马日粟耗万石、草料万束,加上箭矢、甲胄等辎重修补供给,运输途中折损消耗,日费千金绝非虚言。”
崔昂抬头看了高澄一眼,台阶上的人眼底已经隐隐不悦。
“如此军资,对于国库来说两三个月无忧,若是半年精打细算下尚可周旋,只怕这围城之战若是一年以上,便是内虚于家了。”
高澄站起身,走下台阶,淡淡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就像当初流民扩户、沂海之地煮盐。我要的不是你告诉我有多难,而是告诉我,如何解决。”
他信任的陈元康更精于军谋,此刻也给不出他要的办法。
也问过百官上书呈言,多给出他一些开源之策。倒是有人把靶子落到了私盐之上。
于是说道:
“崔暹倒是上书奏请过,在海沂之地再次增设官盐,严查私贩私灶,倒是个充实国库的法子。”
“我在想,是否该如当年扩户的做法,派出朝廷特使往沧、瀛、幽、青四州,将私盐田灶尽数收归官有?只是私盐涉利,想必内里的门道盘根错节,你可有什么万全之策?”
高澄看来崔昂精于算科,执法严明,若派往海沂整顿盐务,定能立竿见影。
但转念想,他还是欠缺一些威望,且国家的度支交给崔昂自己一向放心,眼下战事吃紧,每日军资耗如流水,若将他外放,这国库的担子该交给谁?
崔昂略一沉吟,沉声道:“自古以来私盐屡禁不止,大将军可知为何?”
“你说说!”高澄缓步游移,崔昂在他身后,肃声回道:
“盐米皆是民生必需,却大不相同。五谷杂粮,但凡有块薄田就能耕种。可这盐田除了这海滨之地,又何处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