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奋斗的蜗牛
第575章 欧洲形势(第2页)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
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
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
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
宗教战争主要分为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捷克阶段(1618年~1624年)
战争初期,敌对双方常备雇佣军总兵力各达3万-5万人左右。
波西米亚新教徒起义后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则集结了天主教同盟的军队,包括巴伐利亚等诸侯的部队。
第二阶段,丹麦阶段(1625年~1629年)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等国支持下攻入德国西北部,丹麦军队人数约为4万人。
神圣罗马帝国方面,蒂利伯爵率领的天主教同盟军队以及华伦斯坦招募的雇佣军,总兵力可能在6万-10万人左右。
第三阶段,瑞典阶段(1630年~1635年)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率领约5万人的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合。
神圣罗马帝国方面则由华伦斯坦等将领统率军队对抗,帝国军人数在不同战役中有所变化。
如今则是处在全欧混战阶段。
法国正式出兵与瑞典联合对抗哈布斯堡王朝。
法国军队规模逐渐扩大,兵力有数十万人。
瑞典军队在这一阶段也保持着一定规模,约10万人左右。
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的联军在与法瑞联军的对抗中,兵力也有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
如今法国对西班牙刚刚取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优势在向着法国倾斜,西班牙正面临着节节败退,并且正在极力组织兵力防止法国攻入国内的困境。
丹麦、挪威再次拿起武器,站在哈布斯堡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一方参与战争,使得北欧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