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再调查发现蛛丝蚂迹(第3页)

 这三个人报告完走了之后,县令就问师爷:“这情况跟我猜想的基本一致,只不过那个朋友没看到,那铁拳到底去了金线岭哪里?其他人也没有注意。你怎么看?”

 师爷说:“潘老大的财富肯定不少,咱们一点儿也没找到,一方面可能真的是那个老三和其他人得到消息后,就找到钱财带跑了,这个可能性最大;另一个可能性,是不是就是那三铁?他们赶到金线岭之后,把东西弄走了,也就是说这些财富都归了这个宋大龙了。可我觉得这可能性不大,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再说这个潘老大的东西藏在哪里?你说这个三铁他们能找得到吗?就算三铁对金线岭熟悉,那潘老大也不是傻瓜呀,他不可能把他的财富都藏在原来三铁用过的地方吧?比如说有地窖地窨子或是地道什么的等等吧?总而言之,前边的人用过的,潘老大他不会傻到还要再用,只要他没有用三铁用过的地方藏钱财,那么这三铁即便去了金线岭山寨,恐怕也没用。再说他们就算去了,如果老三已经带人把东西带跑了,三铁扑了空,也没多大意思。”

 县令听师爷这么分析,从字面上来听,这话都是有道理的。可县令是干什么的呀?干了这么多年县里的工作,这么多年的基层工作,还是有些经验的。他心想,你老小子为了甩脱责任啊,你怕我追究你办事不力没有抓到侵吞公家财产的嫌犯这个责任,你当然要想办法把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可你也不看看本县是谁?本县一切都听你的都信你的?本县在这里当县令已经十多年了,能做十多年县令的,在全大宋也不多呀,若不是自己没有人在上面,若不是自己有时候说话太耿直得罪人,若不是没人帮衬着说话,帮着推荐,恐怕我这个县令早已就成了太守了,要不就成知府了。凭着本县我的脑瓜,看不出你的尾巴往哪里撅?当然县令不会戳破,就点了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记上一笔,就说潘老大被宋大龙等人打残并押解到县里之后,宋大龙手下的朱铁拳和朱铁嘴朱铁腿,还有于大胆,曾经到金线岭去过。潘老大藏匿的金银珠宝若干,下落不明,究竟是他留在金线岭守家的人带着这些东西跑掉了,还是被三铁赶到之后,搜刮走了,此事无法查证,存疑。你就按我这个意思写下来,放进档案里吧。”

 师爷一愣:“老爷啊,您把这放进档案里,若上级知道了,给您扣上个偏袒庇护宋大龙朱铁拳等人,国家剿匪应该收缴的金银珠宝若干全部失踪找不到下落,真要追究起来,咱们这责任可够大呀,能写吗?”

 县令说:“我让你写你就写,追究责任也是追究我县令,不会追究你一个师爷。你写完我再看一下,就放进档案。”

 师爷无奈,只得按照县令的意思写了下来,让县令看过,县令还专门签了字,特别告诉师爷:“把它单独存放进档案里,这个材料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让任何人看。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大意。一旦丢失或者出了问题,咱这脑袋瓜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说呀。若真发生那样的事,这份材料说不定能救咱的命哩。”

 师爷遵从县令的要求,将写好的材料封存进了档案中。从此无人再提。

 喜欢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