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金龙军面临血雨腥风(第2页)
说着,小四就从胸部往外摸索着掏出了一个纸包,亮出了一锭银子,说:“我得交给您。”
大龙一看,正色道:“这是什么话?我老爹这是看着你辛苦,算是对你的酬劳,他给你的银子都是他自己的,他不会用公家的银子给你的,你放心的收着。你出了这么一趟差,替我办了这么一桩大事,让我放心啦,让我家老爷子也有数了,这点银子,是你应得的,拿着。”
刘小四只好把那银子又揣回到衣裳里,就站起来说:“情况就这样。总之吧,令尊呀身体好,精神好,一切都好,我看了他那府衙,那可真是够排场的,那梁山上忠义堂,还有那什么议事堂,我都看到过,根本没法跟令尊那府衙比呀,那才真是官府呢。就这样吧,我回去了,您快再休息吧。”
大龙道:“好啊,只要我老爹身体好,精神好,我就高兴了,也放心了。快回去歇着吧,有空了我请你。”
刘小四走了,除了得到了这么一个身体好,精神好,府衙条件好的“三好”信息之外,并没有得到别的信息,但是大龙却从这“三好”当中知道,看来老爹去了之后,在那里干的还可以,不论环境条件,应该都是满意的,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这么快就发胖了。自己这封信,给老爹提了醒,给老爹透了信儿,老爹应该有所防备。只要皇上和朝廷那里像铜锁说的,不再计较老爹以前的事儿,看在老爹为朝廷屡立战功、破辽寇、平田虎、灭王庆、征方腊功劳的份上,老爹平平安安的干着,往前走着,应该是还能再提拔,老爹的官儿会越做越大。老爹的官做得大地位越来越高,自己也就过得稳当活得自在,就算自己一直闯荡江湖,当这土匪,出点事儿也好打理。
刘小四回来了,大龙这吊着的心放下了一头,次日上午到办公室之后,就问铜锁:“郑仁义他们已经去三天了吧?”
铜锁说:“差不多该回来了。”
大龙说:“他们把情况弄清楚了,了解的仔细了,咱们心里有数,诸多的事情也好处理。看来,这一回侦察得挺仔细呀。”
说来也巧,两人上午议过这事儿,下午郑仁义就带着铁嘴和铁腿来到了大龙的办公室。大龙就把铜锁也喊了过来,一起听郑仁义报告情况。郑仁义向大龙和铜锁报告说:“整个太华山上,眼下像咱们这个规模的江湖队伍,只有咱们一家。但是像花寨这个规模的,可不止花寨自己,还有一家哩。另外就是小山寨那样的,五六十人,七八十人的,倒是又发现了一家,在太华山西南上。他们占据的那个山头比咱们这个可要矮多了,并且也没有这么险。听说他们那一家挺有意思,那个老大原来是个员外。本来是从他爹那里继承来的员外身份,他就喜欢潇洒自在,所以从小就跟您一样,跟一帮子小伙计就混在一起,长大了之后他爹死了,他又成了员外,就把家里的东西都散光了,分给了那些人。”
铜锁说:“这不跟咱师傅一样吗?”
郑仁义接着说:“应该是吧。那家伙分光了财产,就带着这伙人占了个山头,说就是要好好玩玩。他们不缺钱,所以从来不抢钱,到村里去,只抢人家的牛,抢人家的鸡,有的时候也抢粮食,抢棉花,就像做游戏一样。这样的土匪也够奇葩吧?他们还有一点,不跟朝廷作对,从不针对官府,当地官府跟他就跟亲戚一样,听说县里的都头押司什么的,经常到他这里来做客,吃个野鸡野兔什么的,过的那叫一个痛快自在。”
大龙和铜锁都笑了。大龙说:“这大宋朝天下也真是热闹,还有这等事。好,别说他了,你就把花寨的详细情况,还有跟花寨差不多规模的那一家,详细说一下吧。”
郑仁义说:“其实这两家呀,人数都是一千来人,听说两家争老大,已经争了三年多了,经常打斗。每一次打斗,都死伤一些人。这两个山寨的老大都不是好东西,应该说像谁呢,反正是咱们几个当过山寨老大的,老于啊,我呀,总督您呀,咱们都不是那个类型,他们是斗狠型的,特别凶特别狠,哎对了,咱梁山上有这样的人,有点像李逵呢,不过人家比李逵的心眼子要多。他们从小就是这种人,打打杀杀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