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谋划称雄太华山(第2页)
铜锁说:“我跟总督同样的想法,只是呢,咱们的军队能不能叫义军,是值得好好琢磨的。若咱叫义军,那就是起义军。起谁的义?起朝廷的义呀。原来那四大霸,只有方腊敢叫义军,可方腊最后多惨?咱要是叫义军,那可就是跟朝廷叫板了,就是跟整个朝廷为敌。最好还是低调点,别明火执仗地跟朝廷作对。说实话,那叫飞蛾扑火。眼下哩,咱们最要紧的是把当下的事办好。最急于要办的,第一就是抓紧训练,还是得快速提高咱们官兵的武艺水平和能力;第二,尽可能快的把那两个山寨拿到手,不能让他们老是放在那里,放在那里就是毒疮,就是钉子,一山不容二虎。这太华山够大,原来太华山有四个山寨,四家兵马,咱们不能让他这样继续存活下去,必须抓紧拿下来,把这两个山寨收来以后,要快速的继续招兵买马,力争在今年之内总兵力要达到你在花寨的时候给他们放的烟雾弹那个数,四五千人,至少要达到四千人,也就是要增加一倍。咱们现在有把握的,是把那两个山寨收来之后,至少还能增加五六百人的兵力,那么我们就已经达到小三千了,所以今年上半年达到四千人该是没问题,到年底达到六千人不在话下。”
大龙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说:“好,这个设想好,的确,不管干什么实力是第一位的。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说话就不硬梆,腰杆也挺不起来。至于义军的叫法,不能叫就不叫,就叫咱的金龙军,既不是土匪山匪,也不是义军,谁也抓不着咱的把柄。从现在起,你先安排全军进行整训。在全军整训的同时,发挥铁腿他那些情报人员的优势,抓紧把那两个山寨特别是那个一千来人大山寨的情况摸透,然后,还是尽可能的也采取这一次的办法,来他一个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办法,不用消耗兵力,也不用消耗钱粮。当然咱们自己心里要有数,要清醒,脑子不能过热,不能被这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咱们就是天下第一了。那不行,非常不行,那样的话咱们很快就会灭亡。那华山虎不就是这样吗?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他盘算得那么好,以为他有那两个山寨作、能勾结官府,联合起来就能轻松收拾咱们。咱们可要接受他们的教训。觉得不管是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尤其是干咱们这个,一定要善于从失败和成功当中总结教训和经验,从中接受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
两人这是自从离开梁山以来,第一次透彻的交流,也是一次战略谋划。两人这么一交流,都信心大增。大龙说:“好,咱们两个不能光务虚啊,光坐在屋里放空炮没用。等你休息好了,就按照咱们刚才议定的去安排吧。一个字,要快!”
铜锁说:“好。这一次的大胜,对咱们金龙军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大家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更光辉的将来。咱们一旦全部占有了太华山,成了独霸,别说华州府,就算永兴军甚至朝廷派军队来,就像朝廷派什么童贯、甚至高俅太尉亲自率军攻打梁山都打不下来一样,咱们也会有那一天。就像总督您说的,三年实现这个目标,我看问题不大。”
两人探讨了这么一番,备受鼓舞,竟然都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其实铜锁最有感触,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大龙的这种做事风格和果断利落劲。这么小的年龄,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也正是容易热血沸腾的时候,可是他能如此清醒很难得很难得。由此他又想到了宋江。这才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崽儿会打洞哩。宋江的能力水平,都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清比得了的。铜锁感受最深的就是接受朝廷招安一事。
尽管很多人不赞成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可铜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的看法就是,他认为宋江看得更长远更深刻。虽然梁山发展到那样的程度,已经成为了朝廷的一大祸患,朝廷已经无可奈何;可是以大龙的看法,如果梁山不接受招安,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比方腊还要惨。当然并不是另一支军队或者军事力量来消灭梁山军。三年五年之内,还没有这样一支军队能够灭掉梁山军。可是朝廷如果采取另外的办法,比如困死的办法,也不跟你打,就派上一支军队,把梁山的出口封死。你三四万人困守在梁山,只要没有饭吃了,梁山自然就会内乱。真到了那一天,宋江才是真正的大罪人,才是失败者。而现在宋江被招安之后,虽然手下的将领,在平掉方腊之后只剩下了二十多个人,可毕竟个个都名垂青史啊,战死的人也都是英雄。在大宋朝的历史上,都是青史留名的。由此他更看到了,跟着宋大龙干,那前景绝对不比跟着宋江的前景差,说不定还会更好。因为宋大龙毕竟才这个年龄,而宋江在撑起梁山大旗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何况根据铜锁所掌握的情况,这个太华山真要被他们独占之后,太华山的地理优势也好,太华山上自有的资源禀赋也好,环境也好,都不是梁山所能比的,就看他们如何经营了。铜锁如此想着,心里充满了信心,意志也更加坚定;他暗下决心,要扶持宋大龙,做好自己的本职,当好这个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