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天子之威(第2页)

 但是现在。

 当这三道旨意昭告天下,皇帝就已经不留后路,让自己冲在了新政的最前面。

 这显然不符合已经坐在龙椅上四十五年的那位皇帝。

 但袁炜却又清楚,这很符合即将离去却又身为人父的皇帝形象。

 高拱眉头夹紧:“若非……皇上何至于此”

 现在高拱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当今这位皇帝陛下了。

 他自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到如今位列内阁首辅,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对于当今皇帝,高拱很清楚对方。

 皇帝有过励精图治,后来也长期深居内廷修玄,纵容奸佞把持权柄。

 也正是因此,高拱对嘉靖的态度一直是复杂的。

 因为皇帝修玄和纵容奸佞,所以让高拱一步步产生了要虚君实相的念头和谋划。

 但现在,高拱又不得不从心底敬佩起皇帝。

 不论出于何种目的,皇帝今天这三道奏疏,都足以撑起皇帝成为一个开明之主,圣明之君的形象了。

 而高拱之所以感叹。

 却也同样是因为这三道奏疏。

 他先前嘴里中断了的若非,其实就是想到,若非太子只是中人之资,而非能主,皇上大概也不可能会在龙驭宾天前下这三道奏疏。

 皇上完全可以将新政的事情,安安稳稳的托付给新君。

 正是因为担心新君的才能,所以才有了这三道奏疏。

 见高拱说话犹犹豫豫,面上百感交集。

 李春芳在旁开口:“元辅,当下无论如何,皇上的旨意都要下朝堂,昭告天下。便是因此会惹来诽议,招致朝堂内外声论,我等也必须要做。”

 赵贞吉补充道:“度田、清军、造册,这三件事哪一样单拎出来都是天大的事情,如今一并昭告天下,只怕是要出些乱子的。是不是该召镇远侯入宫一趟,他奉旨坐镇京营,是总理京戎大臣。还是得要让他知晓,防备京师生乱。”

 度田和王府造册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还不大。

 就算是度田,因为前段时间朝廷刚开始议论新政,到开始推行新政,中间已经闹过好几场了。

 这个时候再有一道度田的旨意,地方上那些人大概也不敢有太过激烈的举动。

 但这个清军,却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了。

 而且朝廷也不是没有过清军,只是过去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地方的卫所和边镇兵马行清军之事,这一次却是要对天下所有卫所和边镇清军。

 真要是因为这个事情,闹出什么地方兵变。

 那就是大麻烦了。

 当然。

 能有兵变,也必然是那些中饱私囊的将领们在背后鼓动的。 而军中这些将领,又或多或少是和朝廷勋贵或官员有联系的。

 赵贞吉说要让掌管京营的镇远侯来一趟内阁,自然就是冲着这个意思去的。镇远侯顾寰深受皇上信任,清军这件事不会波及到对方,那么京师的安全就需要依靠顾寰和京营来确保了。

 高拱听完后,当即拍桌子:“现在!现在就让人去找镇远侯来内阁一趟!”

 皇帝的旨意不能耽误。

 高拱现在也只能是赶在可能出乱子前,先让顾寰带着京营,将京师警戒起来,暗中防备有人制造祸乱。

 一时间整个内阁都动了起来。

 因为除了京营那边需要通知,诸如顺天府、五城兵马司都要通知到位。

 就连驻守在京畿府县的其他卫所兵马,也要下令弹压,无令不得擅动。

 不过与此同时。

 皇帝的三道旨意,也终究是伴随着内阁的动作,传到了各部司衙门,随之便是昭告天下,行文传徼天下知晓。

 一时间。

 无数人因此而动了起来。

 而在距北京城三十里外的一处偏僻少有人烟的雪窝子里。

 低洼处,一支兵马已经是默默安营扎寨在此数日。

 为了保证不被远处的村舍百姓发现,这几日整营兵马都少有开火造饭,基本是掐着点烧几锅开火,而后便用热水就着炒米、炊饼吃进肚子里。

 今日刚刚用过饭。

 除了防风的士卒缩在几个高处位置,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大多数士卒都回到了帐篷里避寒取暖。

 自京师方向,一道人影骑着马快速靠近过来。

 到了低洼地边缘勒停战马,交给守在背坡处的官兵后,就斜着身子从坡上滑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