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消弭新旧【尾声1】(第3页)
内阁大院外。
寂静安宁。
唯有冯保的宣旨声,声声不歇。
而这圣旨开头,便是将严绍庭的功勋和能力拔高到了古贤臣之列。
紧接着冯保声音一沉。
“今特晋封:授特进荣禄大夫,勋右柱国,领内阁首辅,总理阴阳,统摄六部,朝会班次居亲王之上。授吏部尚书兼理五军都督府,文武铨选、兵马调遣皆出卿与内阁。赐丹书铁券,于东安门敕建‘燮元坊’,许用九楹三进规制。特赐‘如朕亲临’金牌,遇军国急务可先颁徼文后奏天听。”
虽然但是。
在场众人都知道在高拱退休之后,是严绍庭总揽朝政。
大伙也都做好了严绍庭执掌中枢大权的准备。
但却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能给他这般大的权柄。
且不说文散阶、文勋都到了正一品地步,也不说朝会班次这等虚名的东西。
加授吏部尚书兼理五军都督府,这是将大明朝文武官员选用的权柄尽数交到了严绍庭手上啊!
更不要说赐下如朕亲临金牌,可先决事后奏呈。
这份帝王信任……
当真是唯有东汉末年的刘禅之与诸葛武侯才有的份了!
不过圣旨到这里也并不算结束,冯保还在宣读圣旨,众人也不好议论什么。
“革新敕曰:朕循周成王托政周公之典,效秦孝公赐剑商鞅之制。凡考成法度、赋税改制、卫所更戍诸事,九卿科道但有异议者,卿可持太祖《大诰》当庭杖责。着仿唐政事堂旧例,于内阁再设‘鼎新堂’,四品以下官员、超品以下勋贵议罪,皆自此批文直发,遴选军机之臣坐班,以备中枢内阁取问。”
“军政敕曰:准卿等所奏,募边才人等监察天下卫所。蓟辽、宣大、山陕等边悉听节制,遇虏警可调天下兵马。另仿宇文泰六条诏书法,准颁《清军变法十二疏》于天下卫所,敢言‘祖宗法不可变’者,着锦衣卫锁拿进京。”
“呜呼!”
“诸葛武侯《出师表》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卿当体朕此心。自今伊始,外朝题本、内廷揭帖皆用万历革新小标,示变法革新之意。若遇敢坏变法者,准依太祖旧制,剥皮萱草悬于长安门。布告遐迩,咸使维新!”
“钦此。”
终于。
冯保结束了宣旨。
众人则是神色莫名。
张居正等人更是默默吐出一口浊气。
果然!
小皇帝这是将自己当做刘禅,将严绍庭看成是诸葛武侯了!
而冯保却是手脚更快的将严绍庭搀扶起来。
在众人注视中。
冯保当先扫向众人,而后看向严绍庭。
“元辅。”
“原本万岁爷是要准用司礼监草拟的旨意,但前些日子万岁爷思来想去觉得咱家这帮司礼监草拟的旨意不甚好,便叫了咱家带人翻起了旧书堆。”
“这道旨意,可是万岁爷自己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
“废了不少笔墨。”
说完后,他又看了一眼周围人等,这才将圣旨塞进了严绍庭的手上。
众人又是一愣。
而严绍庭却是面露意外。
随后双眼一紧。
难怪那小子最近课业做的有些潦草。
自己还以为是作业太多,这小子学的累了。
没想到他是偷偷背着自己准备圣旨的。
不过经由冯保这番解释,在场众人也算是明白,这道几乎是将整个大明朝都托付给严绍庭的圣旨,背后确实没有对方在暗中使力。
一想到这,众人不免松了一口气。
皇帝信任委以重任,托国许之,弄出一个权臣不可怕。
若是严绍庭作为臣子却想着当权臣,那才是要出问题的。
严绍庭也看的明白,当即拿着圣旨转过身看向众人。
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虽陛下托付国事于我,但若中枢无有诸位,恐国事不顺,新政不宁。”
“此后虽新法必当多有政令,却也要诸位不辞辛劳,我等同心戮力,共襄盛世。”
这话算是说开了。
他严绍庭不愿做权臣,但中枢的人也必须要配合新政变法。
众人神色稍稍放松了些。
“惟元辅提命。”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