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德彪西《月光》(下)(第3页)
“好漂亮”
枫叶忍不住地喃喃。
“来了啊。”
办公室里,姚瀚几乎是嘴角疯狂上扬着说道,
“独属于甘言雨的体验式演奏!”
那一刻,
一道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色,笼罩在了整个百京音乐厅的大堂内
后台里,诸多大提琴手,也都跟着惊讶地微微张嘴。
这是怎样极致的美景?
月光碎在湖面上,每一片银箔都在无声地溶解。
夜风掠过芦苇丛时,暗绿色的叶鞘簌簌震颤,将湖水的褶皱拓印成五线谱的纹路.
对岸废弃的廊桥倒影被涟漪揉碎,朽木的裂痕里游出细小的光鱼,衔着沉入湖底的星芒来回穿行。
潮湿的雾气从水面升起,凝成半透明的绸带缠绕在柳枝间。
朽木栈道的缝隙里,去年秋天的梧桐叶正在缓慢下沉,叶脉的纹路在月光中清晰如琴弦
这段景色,美不胜收。
以至于,
它美得,甚至有些不真实。
不真实.
怎样充满诗意的景色,会是假的呢.?
张东低声自言自语着。
忽然间,
张东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他猛地抬起头,大喊道:
“对啊.这一切,根本就不是真的!”
“.”
“林天的月光不是月亮,而是水面的幻觉!”枫叶激动地说道。
“什麽水面的幻觉?”
我一旁的竹叶一副云里雾里的迷惑神色,
“你先别激动,我们是解说,得让观众听明白吧?”
“换句话说,这首《月光》,本身就不具备任何故事,这是林天有意为之的”
“有意为之?你是说,我们之前都是在瞎猜?”
“可以这麽说。”
枫叶努力组织着语言,说道,
“其实吧,我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但我认为,这首曲子,它只是月光哥想为我们呈现的一个的倒影,让我们透过这样的倒影,来观看自己的模样,你看到的是怎样,那就是怎样”
“那林天这麽做的意义是什麽呢?”
“批判。”
于此同时,
直播间里的张东,说了与枫叶一模一样的答案。
“月光哥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他很喜欢在音乐中夹杂私货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一次,是创作了一首,颠覆了古典音乐形式的抽象之作!”
张东几乎是苦笑着感叹道,
他摊在椅子上,完全就是一副“被打败”的心服口服模样。
从这个角度出发。
整首《月光》,一下子就全都明了了!
“这首曲子,是用碎片化的琶音群构建听觉空间,故意没有设置中心点和结构。”
枫叶向观众们解析道,
“这种『无中心』设计,本质上,是对古典音乐宏大叙事结构的嘲讽!”
你们越是想找结构,他就越是没有。
“原来如此.”
竹叶震惊地喃喃,
“那高潮点呢?没有设立高潮点是为什麽?”
“反高潮美学”
枫叶说了一个让竹叶感到很陌生,却又无比熟悉的东西。
“来真的啊?!”
“是的,林天采取的这个技巧,恰恰就是批判当代人追求『瞬间爽感』的聆听习惯”
说到这里,
枫叶没有往下说了。
万千观众看着呢!
他的后半句话,很明显:
《月光》嘲讽的,就是为了从音乐中寻求情绪快感而接受不了好音乐的观众们。
骂的,就是那群听《枪出如龙》的观众。
而且骂得不是一般的脏!
最离谱的是,
林天连自己的听众都骂了!
当所有观众,都因为这首“古典音乐”而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古典音乐预期”而着急的时候。
恰恰暴露了,在场许多观众的本质——
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种古典音乐的形式主义。
就像月光和猫以前的音乐一样。
他们的古典音乐,现在经常会被观众简化为“小资情调”“艺术气质”的象徵符号。
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听歌记录不是为了探讨林天和甘言雨对古典美学的声学转译,而是将其作为文化资本进行炫耀。
当此时此刻,在这龙琴杯赛场上。
一首《月光》,没有出现让他们能够轻易捕获情绪的元素,他们或许有可能,就直接否认了这是一首古典音乐!
而当《月光》曲奏响。
林天和甘言雨再度进入最后的演奏的时候。
烦躁不安的观众们,已经落入了他的陷阱。
“太夸张了.林天老师”
枫叶忍不住地说道,
“如此抽象的作品,你居然在龙琴杯上使用.”
不仅打流行音乐观众的脸,还打自己观众的脸。
要知道,他们可是为了你,在微博上大战14天啊。
“.”
“就连我,刚才也掉入了月光哥的陷阱里面。”
直播间里,张东叹了一口气。
俗话说,自己掉了坑,也想迫不及待地看一看别人掉坑的场景。
而此刻,最让他期待的。
就是评委们的反应了。
他抬起头,死死地盯着直播画面中的评委席。
这样的古典音乐.你们要怎麽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