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如既往地激进(第2页)




    “先生这是同意了?”朱翊钧惊喜,不等李青作答,便紧跟着道,“那就这么定了。”



    李青没与小家伙计较,只是道:“挣钱可没有花钱容易,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小东西怕李青反悔,当即应下。



    李青点点头,不再多说。



    ~



    文华门,国师殿。



    朝会刚散,朱载坖莅临于此,召集内阁三学士。



    以前的朱载坖很享受三员大将去揣测他的心思,相互不对付,之前默许高张相互斗法,也是缘于此,可昨日听了李青一番良言,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样是不对的,太内耗臣子,也太内耗朝廷了。



    诚然,如此能起到制衡的效果,可他似乎并不需要玩制衡,父皇健在,永青侯青春不老,儿子也在茁壮成长……



    再追求于制衡,便是落了下乘。



    朱载坖上来便开诚布公,直接明确了大明发展路线。



    “隆庆一朝,不求开疆拓土,只求完成嘉靖朝未能全部实现的政治主张!”



    “?”



    “??”



    “???”



    如此大的转变,令三人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



    明明前两日皇帝还干劲儿满满,说都隆庆五年了,要做些属于隆庆朝的功绩,这会儿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强如内阁三学士,也实在想不出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都是人精,既然想不明白,不表态便是最正确的选择。



    朱载坖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下文,只好先打消他们的顾虑。



    “太上皇御极四十载,文治武功何其大也?大明何其盛也?打江山难,守江山也不易……”



    “父皇英明神武,远非朕能及也,一味的扩张并不可取,守住、守好父皇创下的基业,才是第一要务……”



    巴拉巴拉……



    三人静静听着,虽还不明白皇帝为何会有如此转变,却相信了皇帝不是无的放矢,不然,皇帝儿子万不会拿太上皇父亲说事。



    三人默契的躬身行礼,道:“太上皇乃千古圣君,皇上亦是圣主明君。”



    朱载坖听惯了这些套话,并无心绪波动,反而是三人的放松戒备,令他大感轻松。



    殊不知,三学士也大为轻松。



    嘉靖实在太强了,能干的,不能干的,都干了,简直不给后来人留余地,更要命的是隆庆自登基起,就一门心思搞大事,力求搞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策……



    这着实为难了他们。



    朱载坖舒了口气,说道:“自今日起,三位爱卿就不要把精力放在改制革新上了,基于现有的国策去执行,去修正,去高效运行……这便是朕之所求,终隆庆一朝,不再更改。”



    “皇上圣明。”三人再行礼,这次更发自肺腑。



    见他们如此模样,朱载坖更觉自己先前错的离谱,叹了口气,说道:“三位爱卿可有良策谏言?”



    高拱率先发言:“禀皇上,臣有本奏。”



    朱载坖欣然颔首:“准奏。”



    “臣建议,对漠北融合一事上,需快刀斩乱麻,拖的越久,成本越高,不若……”高拱深吸一口气,道,“不若拼着财政赤字压力,一鼓作气势如虎,于短时间内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