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再回大都(第2页)
全国通行统一文字,可促进政令畅通,使百姓皆能明了朝廷之意;可推动商贸繁荣,消除因文字差异导致的误解与纠纷;可加速文化传播,让知识与思想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儿臣深知此改革并非易事,然若能坚定决心,逐步推进,必能为我大金开创盛世奠定坚实之基础。
恳请陛下深思熟虑,批准儿臣之提议,以造福大金万民。”
杨康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有大臣赞同,认为这是大金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有大臣反对,担忧改革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就在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之时,李德士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此议不妥。文字乃是祖宗之传承,历经多年沉淀,贸然改革,恐会引发民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且旧文字已为众人所熟悉,若强行推行新文字,百姓学习适应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于生产生活不利。”
王镶也紧接着说道:“陛下,李德士大人所言极是。新文字运动看似美好,实则困难重重。且不说改革所需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单是改变众人的习惯和观念便是难上加难。再者,旧文字承载着我大金的历史与传统,怎能轻易舍弃?”
杨康听闻二人之言,面色凝重,正欲开口反驳。他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朗声道:“陛下,李大人与王大人所言,儿臣不敢苟同。且看汉族文字,从大篆到小篆,再至如今之文字,历经多次变革,不断演进。
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改变,文字才得以适应时代之需求,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
倘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文字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如何能承载日益丰富的知识与思想?
如今大金之发展日新月异,旧文字的弊病已日益凸显,若不改革,必将阻碍我大金之进步。
儿臣推行新文字,并非要摒弃祖宗之传承,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之更符合当下之需求,为我大金之繁荣昌盛奠定坚实基础。望陛下明察!”
完颜洪烈坐在龙椅上,微微眯起双眼,陷入沉思。片刻之后,完颜洪烈缓缓开口道:“太子,李德士与王镶所言亦有其理。你且说说,如何应对这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