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定科学为国学?工业体系的雏形(第2页)

 “朕明白!” 

 不用提醒,崇祯就知道后果。 

 不过他不在乎,他知道后世的发展,知道这是大明最为正确的道路。 

 既然是最正确的,即便再惨烈再艰难他都不会放弃或者退缩。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变法都失败了? 

 因为掌权之人不知道变法是对是错,甚至就连提出变法之人都没有十足的信心。 

 这就会导致变法执行得不彻底,在看到损失太大时就会瞻前顾后,甚至虎头蛇尾地结束。 

 一个正确的道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文明发展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科学研究上,九成九的时间和心血都是在试错。 

 一个文明的发展也差不多。 

 华夏上下五千年,错了无数次都没能找到‘科学’这条路。 

 或者说曾经找到了,却没能贯彻下去。 

 反而在‘儒学’这条道上一错再错,更是发展成为程朱理学,这一道思想上无形的枷锁。 

 发展科学这件事,许青和崇祯都是抱着无比坚定的决心。 

 谁挡谁死! 

 儒生不同意那就屠尽,即便将整个大明打得支离破碎,即便让他们在废墟上重建大明也在所不惜。 

 许青看着诸多电器:“过几天本王会在城内建立一个新的商铺售卖这些电器,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前去购买。” 

 “什么?这些电器要出售?” 

 众人都是心动了,这些电器在他们看来太实用了。 

 许青接着道:“这些电器其实也不一定需要买,咱们大明如果掌握了科学,自己也能造出来。” 

 说着,他看向了工部尚书张凤翔和一众商行掌权人。 

 “甚至你们的工部,你们的商行也能造出来。” 

 许青明白,单靠自己在后世购买,或者自己的集团生产是一定不够的,也力有未逮。 

 大明必须要建立工业体系。 

 而一个工业体系的建立,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甚至在后世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明想要做到就需要朝廷的支持,甚至也需要大明商人的参与。 

 资本是一柄双刃剑,滥用不可取,但因噎废食依旧不可取。 

 “什么?我们也能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