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灵墟秘境初落成(第2页)
他指向远方一座直插云霄、峰顶被云雾常年笼罩的主峰:“那就是六峰之首的‘天柱峰’,海拔一千二百米,是秘境的最高点。
而围绕着它,还分布着山势陡峭、岩壁如削的‘剑指峰’;植被茂密、规划为珍稀鸟类栖息地的‘青鸾峰’;山体由奇特黑色岩石构成、纹理如龙鳞的‘墨麟峰’;
山壁平整、未来将开凿层叠石窟群的‘玉屏峰’;以及山势如卧龙盘踞、位于地脉汇聚之处的‘隐龙峰’。”
“除了这各具神韵的六峰,其间还穿插着三条幽深的山谷:声学效果独特、呼喊声可产生多重回响的‘回响谷’;谷中藏有天然清湖与温泉的‘青瑶谷’;
以及常年云雾缭绕、未来将建造悬空吊桥与栈道的‘仙雾谷’。”
冯工如数家珍,“这‘六峰三谷’的整体布局,便是灵墟秘境地形的精华所在,目前均已按蓝图规划,精准塑造完成。”
随着冯工的介绍,刘楚的目光在连绵的山峦与幽深的峡谷间游走,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藏露相间”、“忽隐忽现”的设计妙思,这正是“秘境”二字神韵的完美体现。
他们继续深入,来到了一处地势相对开阔的山腰平台。这里,便是规划中的“云海区”边缘。虽然此刻并非清晨或傍晚,未能见到“霞铺云海”的壮丽奇观,但山谷间依旧有大片的、由系统温湿度控制模块生成的乳白色云雾在缓缓升腾、翻涌,如同流动的海洋。
远处的几座山峰峰顶,如同海市蜃楼般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更添了几分仙家缥缈之气。
“冯工,这云海的营造,当真是一绝。”刘楚站在一处(尚未完工的)“悬云栈道”的起始点,感受着脚下云雾的轻拂,颇有几分腾云驾雾之感。
冯工解释道:“园长,灵墟秘境的云海并非单一不变。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和预设模式,精准控制云雾的密度、高度、流速甚至色泽。
未来,天柱峰顶的‘揽云台’、玉屏峰腰的这条‘悬云栈道’,以及仙雾谷内的‘云海走廊’,都将成为游客欣赏不同形态云海的最佳地点。
从日出时的金光万道,到正午的云涛翻滚,再到夕阳下的七彩流霞,乃至月夜下的银波浩渺,每一种都将是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
刘楚静静地聆听着,目光穿透流动的云雾,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游客们在此流连忘返、沉醉于这人间仙境的景象。
这不是单纯的景观堆砌,而是一种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模仿,一种对“仙缘意境”的极致追求。
“地形的‘骨架’已经如此震撼,那么,那些点缀其间的‘人文景观’和神秘的‘灵墟元素’,进展如何了?”刘楚问道,他想起了图纸上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细节。
冯工引领着刘楚来到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坡,指着前方几处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的区域说道:“园长,灵墟秘境的人文建筑,遵循的是‘少而精’、‘隐于自然’的原则。
您看那边,玉屏峰那如镜平整的向阳山壁上,我们已经开始进行‘石窟客房’的初步开凿和结构加固,未来这些客房的入口将与岩壁完美融合,不仔细观察几乎难以发现。”
他又指向另一片被茂密古树环绕的林间空地:“那里,将是一座名为‘忘忧’的古朴茶舍,其结构将完全采用本地开采的石材和经过特殊处理的古木搭建,屋顶甚至会覆盖上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苔藓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