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长安万象,身在其中(第2页)

 

“我……我感觉我好像在拍电视剧。”王先生喃喃道,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一砖一瓦地重塑。

 

与此同时,那几位对历史极感兴趣的大学生,在地图的指引下,直奔位于另一处里坊的“国子监”。

 

还未走近,一股庄严肃穆的学术气息便扑面而来。国子监的建筑古朴大气,朱红色的正门前,一座巨大的孔子圣像巍然矗立,几位身穿统一儒生服的npC,正毕恭毕敬地对着圣像行礼。

 

“快看!那……那位老先生,是不是孔颖达?”一位男生激动地指着刚从国子监内走出的一位老者。

 

只见那位老者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身着祭酒官服,正被一群“儒生”簇拥着,激烈地讨论着什么经义。

 

为首的男生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快步上前,对着那位老者恭恭敬敬地深鞠一躬:“学生冒昧,敢问老先生,可是国子监祭酒当面?”

 

那位被称作“孔颖达”的老者停下脚步,颇有风度地上下打量了他们几眼,然后捋着胡须,温和而又不失威严地开口道:“老夫孔颖达,忝为国子监祭酒。看几位小友衣着奇特,气宇不凡,不知有何见教?”

 

“不敢不敢!”那男生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学生……学生斗胆,想请教先生一个关于《五经正义》中,礼法与人情如何权衡的问题……”

 

“哦?”“孔颖达”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欣赏,他竟真的停下了脚步,饶有兴致地与这几位来自千年后的“异域学子”,在国子监的门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起来。

 

他不仅解答了学生们的问题,甚至会反问他们一些关于“格物致知”的看法,言语间充满了长者的智慧与盛唐学者的开明与自信。这场突如其来的“学术探讨”,让几位大学生如沐春风,感觉比在学校里上了整整一个学期的专业课,收获还要大。

 

另一边,一对逛得有些腿酸的年轻情侣,正坐在坊内主干道的一处石凳上休息。

 

“亲爱的,这长安城也太大了吧,我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女孩撒娇道。

 

男孩正准备安慰,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一辆由一匹高头大马拉着的、装饰精美的双轮马车,“哒哒”地驶了过来,在不远处一个挂着“车马行”招牌的站点停稳。

 

车夫从车上跳了下来,中气十足地高声吆喝道:“平康里!去平康里听曲儿嘞!一位二十文,包来回!”

 

情侣俩眼前一亮,疲惫一扫而空,立刻跑了过去。

 

“师傅,现在就走吗?”

 

“上车就走!”车夫爽快地回答。

 

他们付了四十文铜钱,好奇地坐上了马车。车厢虽不大,但里面铺着柔软的锦垫,两侧还有可以推开的小窗。随着车夫一声清脆的鞭响,马车平稳地启动,沿着宽阔的石板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