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何须天授惊人笔,一片赤诚胜鬼神

如果说,潇潇那段关于“李白”的视频,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是滔天的、感性的巨浪。

 那么,何镜山教授这篇从建筑学角度,对盛唐古城进行“显微镜级”解剖的雄文,便是在这巨浪的中心,又引爆了一场理性的、却更为剧烈的海底地震。

 地震的余波,迅速从“营造学社”这个专业的学术论坛,扩散到了整个互联网。

 当何教授的文章,被各大新闻媒体、历史博主、文化大v,用各种极具冲击力的标题,转发到微博、知乎、抖音等公众平台时,一场远比“偶遇李白”时更为深刻、也更为广泛的全民大讨论,被彻底点燃了。

 之前,人们惊叹于“活着的李白”,那是一种对“神迹”的、近乎于虚无缥缈的仰望。

 而此刻,当何教授将那座古城的一根根斗拱、一块块砖瓦、一条条里坊,都掰开了、揉碎了,用最严谨的学术论证,告诉所有人,这副“骨骼”同样是“神迹”时,人们才真正地、第一次具体地、清晰地,感受到了青瑶山庄这座“奇迹之城”,到底可怕在何处。

 “我……我他妈直接跪了!我之前还以为,就是花钱多,做得比较像而已。现在看了何教授的分析,我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像’,这就是盛唐长安啊!”

 “有没有建筑系的大佬出来说句话?这个‘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为什么何教授说它跟唐招提寺的如出一辙?”

 “楼上的,我就是学这个的,我用我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跟你保证,别说国内,全世界,你都找不到第二个能把唐代木构做到这种程度的仿古建筑!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就像何教授说的,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完整的图纸和资料!这他妈就是个悬案!”

 “所以,问题来了。一座完美的、本不该存在的长安城,和一个活着的、本不该存在的李白,同时出现在了一个地方……各位,你们不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按在地上疯狂摩擦吗?”

 “别说了,我现在严重怀疑刘楚园长家里,是不是有台时光机!或者他干脆就是从唐朝穿越回来的!”

 “只有我一个人在好奇,建这么一座城,到底要花多少钱吗?几百亿?几千亿?我感觉我的想象力,已经跟不上刘园长的钞能力了……”

 舆论,在经过了数小时的发酵后,开始自发地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玄学派”。他们坚信,这背后一定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否则根本无法解释这一切。

 另一派,则是“考据派”。他们疯狂地在网上搜寻着关于刘楚、关于青瑶山庄的一切公开信息,试图从他过往的经历和山庄的建设历程中,找到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

 而所有的疑问、所有的猜测、所有的震撼,最终,都如同百川归海一般,汇集到了一个地方——

 青瑶山庄的官方网站。

 以及,那个最终极的问题。

 “图纸,究竟从何而来?”

 ……

 园长办公室内。

 孙浩然看着光幕上,那几乎要让后台服务器彻底崩溃的、雪花般的留言和提问,感觉自己的血压,已经飙升到了一个危险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