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何须天授惊人笔,一片赤诚胜鬼神(第3页)

 “您看到的,那民居屋顶上,看似朴拙的‘四铺作,单拱偷心造’。是因为我们的历史顾问团队,曾花费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将敦煌三百二十三个洞窟中,所有描绘了民间建筑的壁画,全部进行了高清修复与细节对比。我们统计了超过一千七百个民居屋顶的样本,最终才总结出,这,或许才是当时最大概率的、属于‘寻常百姓家’的形制。”

 “您看到的,那每一处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城墙垛口的尺寸,参考的是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出土的墙砖数据;朱雀门的门钉排布,遵循的是《周礼·考工记》的礼制记载;街道的明沟,其坡度与走向,是我们根据长安城的整体地势,进行了无数次流体力学模拟后,得出的最优解……”

 “我们,没有什么神仙授予的天工图。我们有的,只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游客的责任。”

 “我的理念很简单。当一位游客,愿意花费五十元门票,从天南海北,来到我的山庄,走进这座古城时,我便有责任,让他看到的每一块砖,踩到的每一寸土,都是‘对’的。”

 “这种‘对’,无关成本,只关乎态度。”

 “我们只是用了一点,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值钱,也最珍贵的‘笨功夫’而已。”

 “再次感谢何老的指点与认可。青瑶山庄,随时欢迎您,前来亲身勘察,斧正疏漏。晚辈,扫榻以待。”

 这篇长文,在发布的瞬间,便被早已等候在刘楚微博下的、数千万网友,看到了。

 在经历了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之后。

 整个互联网的舆论场,彻底爆炸。

 如果说,之前的李白和何教授的文章,是两场八级地震。

 那么,刘楚这篇云淡风轻、却又在每个字里都透出“魔鬼”气息的回应,便是一场,足以将整个板块都彻底颠覆的、十二级的海啸。

 陈睿,那位年轻的建筑师,在看完这篇回应后,呆呆地坐在电脑前,久久无法言语。

 他脑海中,只剩下了一句话。

 “疯子……这他妈,就是个疯子……”

 一个,用无限的资金,无限的技术,无限的耐心,去追求一个“绝对完美”的、值得所有人敬佩的疯子。

 而此时此刻。

 远在上海的一间书房内。

 何镜山教授,也正对着屏幕上,刘楚的这篇回应,沉默不语。

 许久之后,他才颤抖着,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他的得意门生。

 “老师?”

 “小王,”何镜山的声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复杂的情绪,“去,帮我联系一下青瑶山庄。”

 “就说……就说我们下周,想组织一个营造学社的专家团,过去……过去学习一下。”

 “不,不是学习。”

 何镜山顿了顿,似乎在寻找一个更准确的词。

 “是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