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运筹帷幄迎国士,遥望宫阙话盛唐(第3页)
他的一位女学生,忍不住感叹道:“书上读过千百遍,总觉得,那是一种冰冷的、不近人情的制度。可现在亲身站在这里,看着这宽阔的街道,看着那高大的坊墙,我才忽然理解,这种‘秩序’背后,所蕴含的,其实是一种……一种强大的自信。”
“说得好。”张教授赞许地点了点头,“一种属于盛世的、绝对的文化自信。”
他们一边走,一边说。
张教授,就如同一个移动的“活史书”。
他会指着远处,金吾卫巡逻的队伍,给学生们讲解唐代府兵制的变迁。
他会指着路边,一位正在用“柜坊”存钱的npC,给学生们讲解唐代金融业的雏形。
他甚至能根据一家酒楼门口,那迎风招展的“三勒浆”的酒旗,给学生们,讲上半天关于唐代酿酒技术和外来酒文化的传入。
这堂“现场教学”,让那四位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感觉,自己以前在故纸堆里,研究了数年的、那些枯燥的文字,在这一刻,都“活”了过来。
他们不再是符号,不再是数据,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坊墙,可以闻到的酒香,可以听到的、车轮压过青石板路时,那“咯噔咯噔”的声响。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走到了朱雀大街的尽头。
一座更为高大、也更为威严的城墙,横亘在了他们的面前。
皇城。
那座高大的、正对着朱雀门的城门,便是承天门。
门前,守卫的士兵,更多,也更森严。他们身上的甲胄,明显比外城的金吾卫,要更为精良。眼神,也更为锐利。
一种无形的、属于皇家威仪的气场,笼罩了整个区域。
所有游客,都只能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远远地,驻足观看,不允许再向前靠近一步。
张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也停下了脚步。
他们抬头,越过那高大的承天门城楼,望向更深、更远处的宫城。
虽然只能看到一片连绵起伏的、被琉璃瓦覆盖的屋顶。
但只是那惊鸿一瞥,也足以让人,想象出那座宫殿的宏伟与壮丽。
“老师……那……那里,就是大明宫吗?”一位学生,用近乎于朝圣的语气,轻声问道。
张教授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远方,那座地势最高的、如同雄鹰般,俯瞰着整座长安城的宫殿轮廓上。
他的嘴唇,在微微颤抖。
许久之后,他才用一种近乎于梦呓般的声音,缓缓地,吐出了三个字。
“含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