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拾级问道穷天工,凭栏远眺话沧桑(第2页)

 当最后一步踏上城墙顶端那宽阔的平台时,一阵带着凉意的、舒爽的风,迎面吹来。

 视野,在这一瞬间,豁然开朗。

 “嗬……”

 饶是这些早已做足了心理准备的泰斗,在看到眼前这幅景象时,还是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叹。

 脚下,是足以容纳四马并行的宽阔城墙,坚实的青砖铺地,严丝合缝。两侧,是齐胸高的垛口与女墙,一字排开,如同一排沉默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天地。

 向内俯瞰,是那座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瓮城庭院,店铺的飞檐、八角亭的尖顶、老梅树遒劲的枝干,尽收眼底,如同一幅摊开的、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向外远眺,是停车场那成片的樱花树林,是青瑶大道那如玉带般延伸向远方的笔直公路,更远处,则是秦岭那连绵起伏、如水墨画般深沉雄浑的山峦轮廓。

 “好气派……”一位专攻风水堪舆的老教授,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背靠龙脉,面朝开阔,内有聚水之池,外有通达之道。藏风,聚气,得水,靠山……这……这是顶级的风水格局啊!”

 何镜山没有理会他的“玄学”,他的目光,早已落在了那些垛口的细节上。

 他走到一处垛口旁,伸出手,仔细丈量着垛口的高度、宽度,以及下方那小小的、用于了望和射箭的方孔。

 “尺寸是对的。”他回头,对着一位专攻军事史的教授说道,“高五尺,厚三尺五寸,下开箭孔,孔高一尺二寸。完全符合《武经总要》里,对于宋明时期城墙垛口的规制记载。而且你看这箭孔的内侧……”

 他指了指里面:“是外窄内宽的‘八’字形。这样既能保证最小的对外暴露面积,又能给内部的弓箭手,提供最大的射击扇面。这……这是真正用于实战的设计,不是那些影视城里徒有其表的样子货!”

 那位军事史教授也看得连连点头,他甚至还学着古代士兵的样子,半蹲下来,透过那小小的箭孔向外望去,嘴里啧啧称奇:“视野绝佳,角度刁钻。若真有敌来犯,只需一队弓手,便可据此,锁死城下百步之内所有要道。厉害,厉害啊。”

 专家们如同进入了宝库的孩子,三三两两地散开,在这宽阔的城墙上,抚摸着冰冷的青砖,研究着排水槽的走向,讨论着角楼的结构。

 偶尔,他们之间还会爆发出一些善意的、充满学术味的玩笑。

 小主,

 “老王,你别光看风水了,快来看看这个!”材料学专家招呼着那位堪舆教授,“你猜猜,这地砖的拼接,用的是什么黏合剂?我敢打赌,绝对不是普通的水泥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