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雅兴忽来吟佳句,画堂重坐论古今(第2页)
“非也,非也。”被称作“老钱”的教授摆了摆手,他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竟真的,即兴改了两句。
“小桥流水人家近,画船游鱼柳色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呃,牧童也不在此处。”
“哈哈哈哈!”
这番有趣的“现场作诗”,引得所有专家都抚掌大笑。就连刘楚,都忍不住莞尔。
他看着这些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国宝级泰斗们,此刻,却像是一群第一次出游的学子,为了一个对仗,一句平仄,争得不亦乐乎。
那份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快乐,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
一行人就这么走着,吟着,笑着,闹着,重新回到了“湖畔居”的门前。
这一次,当他们再次踏入那座酒楼时,迎接他们的,是满堂食客,那更为惊艳与好奇的目光。
伙计们也是人精,一眼便看出这群“老先生”,绝非寻常游客。为首的管事更是亲自迎了出来,将他们引至了二楼一处早已备好的、视野最佳的临湖雅座。
“诸位先生,快请上座。”
众人落座,那身宽袍大袖与这古色古香的环境,相得益彰,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仿佛他们本就该属于这里。
就在这时,邻桌,一个同样穿着一身青色襕衫,看起来像是大学生的年轻男孩,从他们一进门开始,目光,就死死地锁定在了王洪江教授的身上。
此刻,他终于按捺不住,站起身,端着一杯茶,有些忐忑地走了过来。
“晚生……晚生冒昧,”他对着王洪江教授,恭恭敬敬地深鞠一躬,“敢问这位老先生,可是……可是华夏服饰史研究学会的,王洪江,王老先生当面?”
王洪江教授闻言,也是一愣。他没想到,在这种地方,竟然还有人能认出自己。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见他虽然紧张,但言辞恳切,眼神清亮,便也温和地点了点头:“正是在下。小友是?”
“晚生是长安大学历史系大三的学生,主修的就是隋唐史!”那大学生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我……我读过您写的所有论文!特别是那篇关于‘唐代女子服饰的演变与社会思潮’的,我……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
“哦?”王洪江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来是同道中人啊。来,坐下说。”
“不敢不敢!”大学生连连摆手,却还是在王教授的坚持下,有些受宠若惊地,在旁边加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