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宴罢犹有余香在,信步江南入画来(第2页)
何镜山看着刘楚,眼神,无比的真诚。
“直到今天,直到我走进了这座,青瑶山庄。”
“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完美的建筑,精致的服饰,考究的饮食。我看到的,是一种‘生活’。”
“是一种,我们本以为,早已消失了的,属于华夏民族,骨子里的那份,从容,风雅,与自信。”
“刘园长……”
何镜山站起身,对着刘楚,郑重地,拱了拱手。
“今日此行,老朽,心服口服。”
这番发自肺腑的言论,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满堂的共鸣。
“何老说得太对了!”那位园林专家也激动地附和道,“我也有同感!之前咱们看那‘天下钱庄’的后院,只觉得是‘仙家手笔’。可现在回想起来,它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藏’于市井之中!前堂是人声鼎沸的金融中心,后院,却是可以安放身心的世外桃源。这种‘大隐隐于市’的哲学,才是我们华夏园林,真正的精髓啊!”
“还有那曲《牡丹亭》!”李敬同教授也是感慨万千,“那演员的功底,固然是炉火纯青。但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台下的那些观众。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他们或许听不懂那水磨调的精妙,但他们都愿意,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完这一折。这份对传统艺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喜爱……我在国家大剧院里,都未必,能时时见到啊。”
一时间,雅座之内,感慨之声,此起彼伏。
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都以“挑剔”和“严谨”着称的泰斗们,此刻,却仿佛都变成了青瑶山庄最忠实的“粉丝”,不吝用任何美好的词汇,去赞美自己今日的所见所闻。
刘楚安静地听着,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然的微笑。
直到所有人的感慨,都渐渐平息,他才缓缓站起身。
“诸位先生,过誉了。”
“我们做的,其实,只是一件最简单的事。”
“那就是,将我们认为‘美’的东西,用一种,最‘真’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已。”
“宴已终,茶已品。”
他走到窗边,伸出手,指向了那片,在夕阳下,被镀上了一层更为绚烂金色的,江南水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时光,便请诸位先生,随我一起,走进这幅画里,去看一看,那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吧。”
……
一行人,意犹未尽地,走出了湖畔居。
他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沿着湖畔一条新铺就的、由青石板与鹅卵石交错拼接而成的小径,向着那片,更为广阔的江南水乡,信步走去。
这条连接着“江南风情街”与“江南水乡”的湖畔小径,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