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吴侬软语话江南,一舟一水皆文章 (第2页)


 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自洽。专家们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这个年轻人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他们这才明白,这园区里看似风格迥异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堆砌,其背后,竟有着如此深思熟虑的、关于游客体验层次感的“顶层设计”。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番高论中时,那位材料学专家,他的“职业病”又犯了。他没有看窗外的风景,反而对船舱内的摆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伸出手,在那张由整块花梨木制成的矮几上轻轻敲了敲,又凑近了,仔细闻了闻。


 “不对,不对。”他摇着头,脸上是极度困惑的神情,“这色泽,这纹理,甚至这敲击的声音,都与顶级的海南黄花梨别无二致。可……可这木头,怎么一点‘降香味’都没有?反而是一股淡淡的柚木清香。”


 他这番话,立刻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回了船舱之内。


 何镜山教授也好奇地凑上前,仔细端详着那张矮几。作为建筑大家,他对各种名贵木材也颇有研究,经同伴这么一提醒,他也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确实奇怪,”他沉吟道,“若是海黄,断然不会是这个味道。可若非海黄,这般品相的纹理,尤其是这几个‘鬼脸’,也太过逼真了些……”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纷纷上前研究,一时间,这小小的船舱,竟开起了一场关于“名贵木材”的现场研讨会。


 看着这群平日里高山仰止的泰斗们,此刻如同好奇宝宝般,围着一张桌子争论不休,刘楚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直到他们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自己身上,他才不紧不慢地揭晓了答案。


 “诸位先生不必猜了。这张桌子,既是,也不是花梨木。”


 他指着桌面那美轮美奂的纹理,缓缓说道:“它的‘皮’,是真的。我们确实是采购了一批品相极佳的海南黄花梨老料,将其通过特殊工艺,切削成了厚度仅有0.2毫米的超薄木皮。”


 “然后,”他又敲了敲桌子的侧面,“我们将这些珍贵的木皮,通过高温高压,与内部的实心柚木基材,进行了一体化的融合。所以,诸位看到的是花梨木的纹理,闻到的,却是柚木的清香。”


 “为何要如此?”一位专家不解地问道,“以青瑶山庄的财力,用整块的花梨木,也并非难事吧?”


 “先生说的是。”刘楚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却微微收敛,换上了一种更为严肃的神情。


 “只是,我们建的是一个景区,而不是一个博物馆的展柜。海南黄花梨,固然珍贵。但它的质地,相对偏软,也畏惧潮湿。若真的用纯实木,放在这常年水汽充盈的画舫之上,不出几年,便会开裂、变形,也经不起每日成百上千游客的触摸与磕碰。”


 “而柚木,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秀的船用木材之一。它富含油脂,天然防潮、防腐、防虫蛀,且质地坚硬,稳定性极高。”


 “我们这么做,既是用最珍贵的花梨木,保留了这份独一无二的中式美学。也是用最坚实的柚木,保证了它能长久地,在这片水面之上,为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提供最稳定、最安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