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谪仙一诗惊四座,长安风起满楼春

两行滚烫的浊泪,如同两条无声的溪流,淌过何镜山教授那布满了岁月沟壑的脸颊,也仿佛,淌过了千年的时光。


 整个流云坊二楼的雅座,陷入了一种极致的、近乎于神圣的寂静。


 没有人去打扰这位老者。所有人都明白,那泪水里,蕴含着的是何等复杂而又厚重的情感。


 那是一个学者,在皓首穷经一生之后,终于亲眼见到了自己毕生追寻的、那个伟大时代的缩影,与那个时代最璀璨的灵魂相遇时,所能迸发出的,最真诚的礼赞。


 李白依旧凭窗而立,晨风吹拂着他宽大的衣袖。


 他没有回头,仿佛对身后这石破天惊的一幕毫无察觉,又仿佛,早已司空见惯。


 他的目光,依旧落在那片充满了勃勃生机的长安城上,那双醉意朦胧的眸子里,映着的是整个盛世的朝阳。


 许久之后,还是李敬同教授,第一个从那首诗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中,缓缓回过神来。


 他走到自己老友的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同样未能完全平复的颤抖。


 “老何,莫要激动。此情此景,当贺,不当悲。”


 何镜山缓缓地睁开眼,用手背随意地抹去脸上的泪痕,脸上却露出了一个,如同孩童般纯粹的灿烂笑容。


 “是啊,是贺,当贺!”他转过头,看着身旁这些同样眼眶泛红的老伙计们,朗声笑道,“我哭,非是悲,而是喜!喜我华夏文脉,后继有人!喜我等能在有生之年,亲眼得见,这般……‘神迹’!”


 他这番发自肺腑的话,瞬间点燃了整个雅座的气氛。


 “何老说得对!”那位艺术史专家激动地一拍大腿,“‘朱楼非是今人造,疑有鬼神授天工’!这句诗,简直就是为我们这群考据癖量身打造的!他这是在告诉我们,别猜了,这楼,就是神仙造的!哈哈哈哈!”


 “我倒是更喜欢那句‘江南烟雨尚在目,长安风月已入梦’。”园林专家感慨道,“我们昨日还在江南水乡的温柔里沉醉,今日,便已身处这大唐帝都的雄浑之中。这位刘园主,当真是以天地为画卷,以古今为笔墨,为我们,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梦啊。”


 专家们的讨论,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却又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粉丝”的狂热。


 他们逐字逐句地,剖析着那首诗里的每一个意象,每一个典故,越是剖析,便越是心惊。


 他们发现,这首诗看似是即兴而作,实则,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与此刻的场景,此刻的人物,此刻的心境,贴合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完美程度。


 而就在他们热烈讨论之时,楼下的大堂,以及流云坊外的街道上,早已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