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垂死挣扎(第3页)
无奈之下,赵匡胤只能使出疑兵计,他让王明在朱全赟的必经之路上立起大型长木伪装成樯橹之状,从远处看起来这就好像宋军有海量的战船云集在水面上。朱全赟从远处见到这些巨木桩子之后果然中计,他真的被这些木头给吓唬住了,南唐的水师大军也就此逗留不前。
朱全赟这一迟疑给了宋军组织兵力进行堵截的时间,宋朝步军都指挥使刘遇带兵急速赶到了皖口(今安徽安庆大观区以东的皖河入江口)。作为赵匡胤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亲信将领之一,刘遇在此之前并未在战场上建立过什么惊天动地的绝世战功,但这一仗将会让他的大名永存史册。
刘遇这个人别的本事先不说,其勇武绝对在宋军的高级将领里面算是头一等。这时候的他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打得过朱全赟,反正他到了皖口之后就向朱全赟的庞大舰队冲了过去,此人之勇猛着实令人敬佩,但这一仗他差点把自己整了个有去无回。
面对这群敢于主动前来送死的小虾米,朱全赟丝毫没放在眼里,他甚至懒得跟刘遇打照面。朱全赟的办法是放火,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火,而是火油。朱全赟这样做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时候江面上肯定有风,而且是西风。刘遇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大火开始在宋军的水军中间肆虐,眼看刘遇就要被烧成烤肉,可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风向突然发生了改变,西风变成了东风,大火随即调转方向朝着南唐水军扑面而来。
这股强劲的东风让南唐水军就此被大火彻底吞噬,刘遇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在宋军和大火的双重攻击下,十万南唐水军就此全面溃败,被烧死和淹死以及被宋军的弓弩当场射杀者不计其数。作为这支超级舰队的主帅,朱全赟最后的结局在史书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被当场烧死,一说是被俘,真相是什么如今也不得而知。
这一仗的失败对南唐和李煜来说是灾难性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所指望的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也没有了。可是,谁能想到已经山穷水尽的李煜这时候还在做着白日梦,他再次派遣徐铉和周惟简去开封朝见赵匡胤并再次请和。
写到这里我实在是被李煜给弄得有些烦了,甚至是开始反感这个人。不是说我不同情弱者,而是这人的行为实在是太婆婆妈妈了,一点儿也不像个老爷们儿。你要么投降要么就死战到底,你现在还有什么资本和资格去请和?难道就靠乞怜吗?历史上有谁是靠乞怜而保住江山的?这里也懒得说他了,直接说徐铉这次进入开封的事。
见到赵匡胤,徐铉跟他的主子一样再次老调重弹,诸如李煜当初真的是病了所以才没来开封朝见,诸如恳请上国天子保留李氏基业,赵匡胤此时也被这些个啰里啰嗦的老书生给整烦了。随着徐铉的越发激动,赵匡胤再也不想浪费时间和口舌。他怒不可遏地站了起来,然后以手按剑以一个军人出身的帝王所拥有的强大气场喝斥道:“你别再叽叽歪歪了,朕当然知道李煜没什么大罪,可天下本就是一家,朕就是要一统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一招还真的很管用,此前还义正辞严的徐铉在这帝王之怒面前就此变成了霜打的茄子——他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