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蛟龙腾空(第3页)
此外,还有一件以前发生的事可以证明赵光义的能量和本事有多大。
公元972年秋(这件事发生具体的年份在史书上有不同说法),掌管国家盐铁、钱粮以及度之等事务的三司部门向赵匡胤报告说因为漕运出了点问题,所以京城的粮食现在快吃光了,储量最多够吃半年。为了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三司建议赵匡胤把禁军分散到外地去就食,等到将足够的粮食从南方运到开封后再让他们回来。
听到这话,老赵差点吓晕过去。堂堂大宋京师之地竟然只有半年的存粮,这要是谁来个围城不就瞬间死翘翘了吗?老赵大怒,他召来三司使楚昭辅质问道:“你楚昭辅是干什么吃的?作为三司使,国家没有九年的粮食储备你就该被问罪,你的人现在竟然跟我说京城里只有半年的粮食储备,还叫我把负责守卫京城的禁军派出去讨饭吃,疯了吧你们?朕告诉你,赶快想办法解决这事,如果到时候真的缺粮了,到时候朕就拿你治罪!”
楚昭辅颤颤巍巍地出了宫,内心是无比的崩溃,如果能想出法子他至于主动坦白跑来挨骂吗?可赵匡胤那里显然没有商量的余地,绝望之中他想到了赵光义,他跑去跟赵光义倒苦水并希望赵光义能够去给他说说情,至少希望赵匡胤能够多给他一些时间筹粮。三司使,这在行政级别上可是仅次于宰相和枢密使的宋朝第三高官,赵光义哪能放过这样的一个可以施恩于朝廷重臣的机会,再加上他本来与楚昭辅就有私交,于是他不但答应给楚昭辅说情,还愿意帮楚昭辅解决粮食缺乏的问题。
很快,结果出来了,赵光义让自己的幕僚陈从信出面帮楚昭辅搞定了此事,出产自江淮的大量粮食顺利地运入了开封。如此一来,禁军不用出去讨饭,楚昭辅的官位甚至是身家性命也得以保全。
这件事能说明什么?中央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都搞不定的事居然被市政府里的一个秘书给搞定了!可怕吗?赵匡胤知道这事会是什么反应?会作何感想?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光义及其党羽和势力的能力和能量从这件事里由此可见一斑。更令人惊悚的是,这件事可是发生在四年前的公元972年,四年之后的赵光义其实力和能量比起那时候完全就是另一个量级。
赵光义既然决心反对迁都,那他就一定会动用自己手里的那些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意图,对他来说迁都几乎可以说是他与自己哥哥的一场生死较量。一旦离开了开封,他苦心十几年所经营的一切将毁于一旦,他在洛阳就只能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亲王,他也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赵普,最后被赵匡胤给安乐死。于是,我们所猜想的赵光义动用各种能量逼迫赵匡胤最后放弃迁都洛阳的事就很有可能是存在的,至于具体的方式和行为就只能是个永远的谜。
不管怎样,赵光义最后胜利了,在洛阳停留了一个月之久的赵匡胤最后下诏返回开封。只是,这件事定然也让兄弟俩的矛盾被公开化,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面前,赵光义终于是凶相毕露。
对于赵匡胤来说,他在迁都一事上的最终妥协无疑是一种耻辱,而赵光义的势力如此庞大也逼得他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剪除自己这个好弟弟的羽翼。他如今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还是太过小看大宋的这位晋王殿下了,所谓虎大伤人,如今的晋王殿下再已不是他当初的小弟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