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血染江州(第3页)
至于那个胡则,当宋军攻入江州并冲进他的府中时,他已经病得起不了床。宋军可没有可怜他,而是将他带到了曹翰的面前。曹翰责问胡则为何要抗拒王师,胡则慷慨答道:“这有什么好问的?我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主子,难道这有什么错吗?”
可惜的是,曹翰这个屠夫可不是心怀仁慈的赵匡胤,他并没有尊重自己的敌人,也没有那种赞赏敌人宁死不降的那种气度和情怀,他直接命人将胡则处死,而且是酷刑——腰斩!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胡则的死亡以及江州城的结局为这句话做了生动且残酷的注释。一个厨子做的饭菜不合你胃口你就要杀人,这事无论搁谁身上都算得上是一个暴戾之徒,放在皇帝身上那就更是一个千古昏君。权力真的是一把刀,既能杀别人但同时也能杀自己,在处死了谢彦实之后,胡则无疑就是江州城说一不二的土皇帝。一个人突然间权力变大了脾气自然也会跟着见长,在这种事情上很少有人能够例外,尤其是胡则这种权力场上的“暴发户”。不过,很多人在权力变大的同时,其本事却未必跟着见长,而为所欲为的感觉不可谓不爽。对“暴发户”来说这种事有时候是致命的,不但致自己的命,也致别人的命。
有一个假设,如果胡则没有对自己的厨子那般暴戾且发出了死亡威胁,那么江州是否还有屠城的悲剧呢?如果没有这个厨子的帮忙,江州至少还能挺几天,那时候赵匡胤的使者也到了,相信在皇帝陛下派来的使者面前,曹翰再犯浑也不敢公开抗旨,江州即使是被强攻下来的也不至于会有屠城的惨剧。
后世很多人将此次屠城的账算在了曹翰以及这个厨子头上,这或许没有错,可我认为胡则在这件事上其实也难辞其咎。正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了厨子的出城逃亡,继而导致了城破,最后导致了屠城事件的发生,他的性格缺陷不但害死了他自己,也害了江州城里的百姓。有一点无可置疑,江州城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慷慨赴死,胡则至少应该为那些惨死在宋军刀下的老弱妇孺承担部分的责任。这世间不知敬畏或者说是没有敬畏之心的人迟早被自己搞死,甚至会牵连他身边的人,胡则就是如此。
悲也!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