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太祖登基(第3页)
日暮时分,赵匡胤进入皇宫并在群臣的共同见证下从柴宗训的手里接过了传国玉玺,他也由此正式成了宋朝的首任皇帝。这一天——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这是让当时的许多人命运都发生改变的日子,也是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发生改变的日子。
这天晚上,赵匡胤住进了柴荣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皇宫,这里到处都还残留着世宗皇帝的影子,可我们相信赵匡胤不会在这个夜晚感到惶恐。他确实是夺了柴荣儿子的皇位,可我们也说了这里面他也有他的身不由己,他相信柴荣会理解他,而他也会善待柴荣的子孙(他后来为继任者们立下了祖制: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更重要的是,他会努力地去做一个好皇帝,他会继续去完成柴荣未竟之事业,去实现柴荣未曾实现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于这段历史,某些人总喜欢说赵匡胤得国不正,说他卑鄙无耻,说他欺负孤儿寡母,说这些话的人好像他们自己就是道德的化身,是完美无瑕的圣人君子。没错,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如铁一般的事实,可对于这些人我就想问一句:如果你们这些人是当时后周的子民,如果你们是开封城里的百姓抑或是一名普通的禁军士兵,面对柴荣的突然暴亡,面对辽国和北汉的大举入侵,你们希望自己的皇帝是七岁的柴宗训还是三十四岁的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赵匡胤是夺了皇位,可得知他当了皇帝之后,辽国人和北汉人就此不敢继续南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赵匡胤的登基让这个国家免除了一场战祸,让百姓躲过了一场战乱。在无妄的虚名和国家以及百姓的利益之间,相信脑子正常的人都应该分得清楚这二者孰轻孰重,而赵匡胤其实也根本不会在乎那些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在这件事情上只有他有资格指责他自己。
放眼当时,对于赵匡胤的登基称帝恨得牙根痒痒忍不住想要破口大骂的人都是谁?是对柴荣夺取了北方三关之地而极度愤怒的辽国皇帝耶律述律,是准备趁着周朝刚死了皇帝前来报复当年夺国之仇的北汉皇帝刘钧(刘崇这时候早已去往了西方极乐世界),是时刻准备洗刷这些年失地之辱的南唐君臣,是与后周并存于世的那些割据政权的皇帝,是后周境内的那些手握重兵且同样觊觎皇位的地方藩镇。
对于后周的普通百姓以及三军将士而言,他们在这件事上谈不上对赵匡胤有什么怨愤。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在强敌压境的巨大威胁面前,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之中应该没有人会选择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来领导他们抵御外敌,来当他们的保护神。
后世也有人说这一次辽国和北汉联合发兵南下完全就是子虚乌有的事,这纯粹就是赵匡胤集团为了夺取皇位而编造的一个谎言,其理由就是赵匡胤登基之后辽国和北汉并没有大举进攻。持有这种论调的人真的是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请问说这种话的人,如果你是辽国和北汉的皇帝,当你信心满满地跑来跟一个只有七岁大的小孩子打架,可走到半路你得知自己的对手突然间变成了战场猛男赵匡胤,请问那这时候的你还会信心满满吗?你还会不顾一切地朝赵匡胤冲过去吗?再说了,赵匡胤先期派出去的慕容延钊这时候已经带着数万禁军赶赴了北方前线,辽国和北汉的联军在这种情况下还敢肆无忌惮地杀向开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