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千古词帝(2)(第2页)

 没错,如赵匡胤所想的那样,李煜是一个懦弱的人,但出身于帝王之家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李煜同时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是一个认同并觉得自己可以践行“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的儒家弟子,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李煜其实并不是那样的一个铁血硬汉。

 懦弱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虽然懦弱但却又有极强的自尊心。这种人当你举起刀子的时候他大声求饶,但当你放下刀子后他又死活不肯屈服,李煜就是这类人。

 公元974年,在整顿了内政之后,赵匡胤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南唐身上。他几次下诏希望李煜到开封来与他相见,但李煜都以各种理由推托,到最后被逼急了的李煜不惜发出了死亡威胁,直言如果非要他进开封他宁愿一死。他这样做无疑也把自己和赵匡胤同时逼向了绝路,赵匡胤忍无可忍终于决定发兵南下要以武力扫平南唐。

 俗话说狗急了还要跳墙,更何况李煜手里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可最后他把这场战争打成了什么样世人都知道。更具讽刺的是,当宋军开始围攻南唐都城的时候他竟然对此毫不知情,他竟然还在深宫内苑里与一堆文人墨客吟诗作词,与一堆和尚探讨佛法。这样的人以及这样的国君又怎么能够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呢?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押赴开封以一个亡国之君的身份面见赵匡胤。在受降礼上,赵匡胤没有以极具侮辱性的牵羊礼对待李煜,但他给了李煜一个具有侮辱性的爵位——违命侯。从此,李煜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痛苦的生命历程。

 赵匡胤作为一代王朝的开国之君,其为人之心胸可谓包揽四海,对于李煜他并未额外地对其加以凌辱。为了照顾李煜的情绪,他时常召李煜到宫里去跟他喝酒,席间更是与其畅谈诗词歌赋,对李煜的才华他更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好一个翰林学士。换了别人,这样的评价可谓是足以让旁人心生羡慕乃至是嫉妒,但对李煜这个曾经的王者来说,赵匡胤对他学识和才华的肯定却如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而这一个翰林学士的头衔和称赞对他来说则是一种耻辱和辛酸、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锥心之痛。

 这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接替他的人变成了与李煜同为文人出身的赵光义。要说吟诗作词,李煜要甩赵光义好几条街,但要说到怎样做一个帝王,赵光义则要反过来对李煜呈碾压之势。

 登基之初,赵光义在施恩天下的时候并没有忘记李煜这个身份特殊但却尊贵无比的人,他不但赏赐给李煜一大笔钱,另外还将李煜的爵位由侯爵升为了公爵,这是仅次于王爵的顶级爵位,而李煜的头衔也不再是什么带有侮辱性质的违命侯,而是变成了高端大气的陇西郡公。一切的迹象都表明李煜的境遇在开始往利好的方向转变,可事实会证明这不过是精于心计的赵光义所表演的一出好戏。

 某天,李煜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囚徒。赵光义暗中下令没有他的圣旨任何人不得与李煜相见,反过来,未经他的允许,李煜也不得接见任何人。李煜就此彻底成了一只笼中鸟,他被圈禁在了那座豪华的大院里,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他后来所作的那些词里为何会频繁出现他站在高处凭栏感伤的语句。对于一个丧失了人生自由的人,凭高遥望是唯一的心灵慰藉,就如笼中之鸟唯有透过铁笼的缝隙抬头去仰望万里天空才能找寻到一丝生命继续存活下去的意义。

 很快,李煜发现了一件更要命的事情——他快成穷光蛋了。尽管他是一名“囚徒”,但他是一个有着众多旧时仆人随身伺候的高级囚徒,而这帮人都要靠他一个人来养活。以前当国王时李煜从来不需要为钱发愁,他甚至从来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为钱发愁,可如今的情势已然是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