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战云密布(第2页)

 当然,赵光义这种表态也透露出他此时由内而外的自信,此刻的中华大地再不是唐末以及五代时期的支离破碎和藩镇割据的局面,此时的宋朝在国力、军力和财力上都不输于辽国,赵光义有充足的资本和自信做出这样的强硬表态。在他的这番表态里,北汉根本不是什么辽国的保护国,他这一句“河东逆命”就是在向辽国皇帝清楚地表明北汉本就属于中原王朝的固有领地,他攻打北汉不过是在管理自己的家务事,你辽国最好不要多管闲事,要不然他这次连辽国一块给收拾了。

 紧接着,赵光义开始选派攻伐北汉的将领。他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也就是此次参战的大军主帅,再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曾跟随赵匡胤征讨李筠和李重进,平灭后蜀的北路军副帅)攻太原城东,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攻灭南唐时的宋军先锋大将)攻城南,彰信军节度使刘遇(曾率军以劣势兵力阻击并覆灭南唐十万水师)攻击城北,桂州观察使曹翰(此人就无需多做介绍了)攻击城西。

 超级军事发烧友赵光义肯定是知道围师必阙这个军事常识的,但那是因为忌惮于敌人作困兽之斗,赵光义之所以四面围城不给敌人留活路同样还是基于他爆棚的自信,北汉在他眼里哪是什么困兽,根本就是他可以随意欺凌任他把玩的小动物。这次他杀鸡用了牛刀,他根本不担心北汉这只鸡能闹出多大的幺蛾子。

 赵光义这样自信是因为他是门外汉,根本不懂战场凶险,也不曾亲历血雨腥风的正面洗礼,但他手下的将军们却是老兵油子了。负责攻击太原城西的曹翰看了赵光义的这个安排顿时跳了起来,太原城西是北汉皇宫的所在地域,因此城西的防守自然应该也是最严密的,无疑攻城的难度也是最大的。一圈看下来,曹翰一把抓住了刘遇,说道:“我是观察使,你们三个都是节度使,你们都比我官大,所以城西你来攻,我来打城北。”

 刘遇当然也不是傻子,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他是知道的,他不容商量地拒绝了,而曹翰则死死地咬住了刘遇,双方为此而吵了好几天。赵光义知道了这事后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情,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疑是这些将军们在抽他的耳光,最后他不得不亲自出面解决此事,而吃亏的那个人还是曹翰。赵光义下诏对曹翰一顿猛夸:“卿智勇无双,城西非卿不能当也!”

 这下连皇帝都在拍自己的马屁,曹翰也不好再犟下去了,自此风波遂平。

 这件事在史书的记载里比较混乱,在《宋史·曹翰传》里本是刘遇负责攻击城西转而要与攻击城北的曹翰调换阵地,但这遭到了曹翰的拒绝,于是赵光义才出面调解。不管事实究竟怎样,但这其中至少传递出一个信息:赵光义对于自己的军队将领和士兵都过于自信,而对敌人实力的评估却大打折扣——对北汉如此,后来他对辽国也是如此。

 大军行将出征之前,赵光义特意在长春殿设宴为诸将饯行,朝廷各位文武大员、皇亲国戚以及钱俶、刘鋹等降王皆在受邀之列。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是何等的热闹非凡,那简直不像是什么大军即将出征去战场浴血厮杀的样子,倒更像是一场大军已经胜利凯旋的庆功宴。也就是在这次的宴会上,赵光义学着他哥哥的做派向大军主帅潘美授以作战方略——就是说这场仗该怎么打得按照他给出的作战部署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