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势如破竹(第3页)

 在这十六个州里,瀛州和莫州在柴荣去世前已经被夺下,而如今涿州已下,幽州城已是近在眼前且二者之间再无任何的阻碍,一旦拿下了十六州里战略价值和军事、经济价值最大的幽州,那么再拿下其余的十二州也就易如反掌。时不我待,赵光义来不及去品味胜利的喜悦,更来不及休整,他命令大军急速行军,他要趁势直取幽州——这个让柴荣和赵匡胤一生都心向往之但却从未踏足的梦中之地。

 公元979年6月23日,宋军全军连夜抵达幽州城下。

 面对数十万的宋朝举国大军,一向骄狂的辽国人不敢与之正面对决。经过幽州城里一帮辽国军政高官的一阵商议,最后他们想出的御敌之策是让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负责率兵守城,而耶律沙、耶律奚底以及耶律斜轸等人则率领数万辽国骑兵分散于城北各处伺机与宋军接战。

 相信当这个决定出来以后韩德让的心里是止不住地在骂这帮耶律们的老娘:你们倒是跑出去了,然后把我一个人留在城里去承受几十万宋军接下来的攻城压力,而你们却躲到城外面去,嘴上说是什么伺机待敌,可一旦发现情势不对你们这帮人说不定比兔子跑得还要快。别跟我说什么辽国人绝不后退,耶律沙和耶律奚底你们这两个老小子又不是没有逃跑过。就你们这帮契丹大爷的命金贵,老子的命就不值钱啊!

 不过,牢骚归牢骚,韩德让还是得强打精神留在城里等待着承受宋军的蹂躏。他亲披甲胄巡视四城且日夜都不卸甲,实打实的一个忠君爱国、爱岗敬业之模范贤臣。他这样其实也是别无选择,他如果丢了幽州城或是投降了宋军,那么他可能会保留住一条小命,但他老子韩匡嗣以及他的所有家小恐怕都会被耶律贤砍了脑袋。

 或许有人会说你韩德让是一个汉人,你怎么就没有一点民族大义呢?很遗憾,这个事对于韩德让来说还真的谈不上。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韩德让的家庭背景,他本人甚至包括他老子韩匡嗣都是生于辽国长于辽国,在户籍本上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辽国人。

 再者说了,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民族情结,即使有,可对比当今的现实世界就能发现在个人性命以及全家人的福祉面前,这种所谓的民族情结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实在是值不了几个钱。古往今来的无数汉奸是不是汉族?古今数不胜数的卖国贼是不是汉族?搁眼下说,某些躲在海外的各种眼巴巴地等着看大陆出点状况的败类是不是汉族?

 对于这时候的韩德让来说,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要守住幽州,唯有如此他才能保全自己、保全住自己的家人。所以,千年以后我们也别对韩德让太过苛责。不说别的,那些诅骂韩德让的人,如果换了你是韩德让,你会怎么选?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此即为贱人也。

 在宋辽两国关于国运走势的这场超级战役到来之时,历史选择了由韩德让来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走向,而在这之前,他可以说是毫无功绩可言,他能够做到辽国南京留守这个高位上全是沾了他老子韩匡嗣的光,但就是从这一刻起韩德让抓住了命运赐予他的为自己正名并从此在辽国腾步青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