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河滩大捷(第2页)
另外,探报还说这支辽军的主帅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这就让赵光义有些纳闷了:耶律沙?怎么会是他?他不是被郭进给打傻了吗?这个自白马岭之败后就一直缩头缩脑的老家伙竟然敢主动来犯,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如此看来郭进之前还是没有把这人打疼,那好,那就由我这个大宋的皇帝陛下亲自来收拾你吧!
赵光义一面命令围城的宋军继续攻城,一面点兵派将亲自率部扑向了耶律沙。他带出去的兵马至少在十万人上下,他相信以这样的实力足以让本就是宋军手下败将的耶律沙重新回炉做人。不管赵光义的军事能力如何,但至少这个人是敢战的,他其实完全可以派出一员大将领兵迎敌,但是他选择了亲自领兵出战。
这本是件值得夸赞的事,可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有时候就是这么的邪乎,一件好事最后反而可能成了坏事,而赵光义就做了这样的一件事,他的亲征将为次日清晨的灾难后果埋下伏笔。
当宋军向西疾驰至高粱河时,他们和正在向幽州推进的耶律沙所部迎头相撞。高粱河,也就是今天北京西直门外的永定河,这是一个在以往的历史里并不出名甚至是毫无知名度的地方,但从这一天起这个名字将成为汉人心中永远的痛。
与白马岭之战一样,宋辽两军之间仍然是隔着一条大河,宋军对面的辽军主帅也仍然是耶律沙,不同的是耶律沙的对手变成了比郭进大牌得多的赵光义。宋军在河滩上列好阵势等待着辽军的进攻,而耶律沙的军队里这时候不再有耶律敌烈,但耶律沙却已被耶律敌烈附了身,他这一次的任务就是主动向宋军发起攻击。
随着耶律沙的一声令下,数万辽军骑兵举起马刀涉水过河向宋军冲杀了过来。赵光义没有像郭进那样选择与辽军对冲进而将辽军堵在河中央一顿暴打,而是就在河滩之上凭借重装步兵摆好的阵势与辽军展开了血战。辽军万马奔腾而来,而宋军的回应则是射向对方的漫天箭矢,在这之后,宋军的步兵方阵开始迎战辽军的骑兵。
当两军短兵相接以后,宋军的将士猛然发现这支辽军根本不像是在白马岭被郭进在瞬间打残的军队,也不像是耶律奚底手下的那支几乎不堪一击的军队。这些辽国人像是突然间脱胎换骨了一般,纵然他们被宋军的弓箭射倒了一大片,可他们仍然在不顾一切地向宋军发起冲锋。
在极致惨烈的近身肉搏中,宋军真实地领教了传说中的辽国铁骑是如何的勇不可当,这支辽军的战斗力和勇气都是他们之前所从未遇到的,这是一支真正的劲敌,是他们此前在南征北战之时未曾遭遇的铁血之师。可是,这一切并未把他们吓倒,在被辽军一顿横冲直撞搞得鼻青脸肿之后,宋军的战斗力也瞬间被激发。他们是五代以来战力最为强悍的汉人军队,他们是这些年里东征西讨再又南征北战先后攻灭数国的灭国之师,这些年来累积出来的不败战绩和强大的自信让他们无惧于天下的任何对手。
在躺倒了一大片之后,辽军总算是冲破了宋军的前沿步兵阵地,当他们开始向宋军的核心阵地发起冲锋并与第二梯队的宋军绞杀在一起之时,辽军骑兵的机动性也就此化为乌有。就在这时,宋军的铁骑出动了,此时几乎与步兵无异的辽国骑兵开始反过来承受宋军铁骑的猛烈冲击。自此,两军将近二十万人马在高粱河的河滩之上紧紧地绞杀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