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太宗涅盘(第3页)

 再次重申一遍:认输是一种可贵的品格,而赵光义与他的哥哥一样也具备这样的品格。在兵败高粱河之后,赵光义是完全有能力重新集结军队与辽国人再次进行决战的,而他也未必就一定会输,可他成功地把自己内心的那头暴怒的狮子给关进了笼子里。

 一个人光是有认输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远不足以让他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在失败之后他是否能够再次振作。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作家和思想家蒙田曾说过一句话:“真正能够伤害到我们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世间有太多的人在经历了超级惨败或挫折之后变得一蹶不振,这其中不乏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中之杰,而究其本源无非就是不能面对和承受失败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他们被命运的雷霆一击给彻底征服了。不说别的,单说中国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几个案例就可见一斑: 淝水之战后苻坚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最终命运是什么?至于夷陵之战后的刘备就更是无需多言,心理遭受重创的他直接就死在了回军的路上。

 再说一个更有名的人,赤壁大败之后曹操又做了什么?在上述所提到的这四个人里面他还算是正面典型,遭遇史诗级别的惨败之后他不但成功地保住和巩固了自己的基本盘,而且还通过励精图治让曹魏成为了三国里面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权。如此所为,他称得上是一个战胜挫折的励志型人物了吧?可是,自赤壁大败之后,他却丧失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再没有发动过统一战争。那么,赵光义呢?

 高粱河之败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是刻骨铭心之痛,但他沉沦了吗?没有!后来的雍熙北伐、五路大军联合进剿党项李继迁,平定蜀川叛乱,这三件事无一不是赵光义的大手笔,无一不是在彰显他想让宋朝重现汉唐盛世的雄心壮志。在那段特殊时期里,他甚至同时承受着蜀川的叛乱、李继迁的不断侵扰以及辽国人在边境秣马厉兵的三重压力,可他最后都挺过来了。

 换了别人处在他的位置,我实在是不敢想象那个人能否承受得住高粱河之败的打击,在以后又能否承受得住雍熙北伐的超级惨败所带来的痛苦和打击。我当然不能说赵光义在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惨败面前其应对方式堪称完美,但试问有人敢说他在这种局面下就一定能比赵光义做得更好吗?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赵光义或许是宋朝乃至于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幸,但同时这或许也是宋朝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幸运。不可否认,他的身上有太多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但这个人的身上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可取之处。还是那句话,他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卑鄙无耻和阴险狡诈的小人,那他绝对不会成为统治大宋王朝二十一年的太宗陛下,大宋王朝也根本不会有前后延续三百余年的国祚,而是会在他的手里就早早地断送了万里江山。

 对赵光义持苛责态度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深得厚黑学精髓的人,但一个人脸皮够厚心够黑就一定能成功吗?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怎样去看待和对待失败与挫折才是决定这个人的人生高度的决定性要素,在这方面赵光义也可堪称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