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举国来犯(第2页)

 得知宋军在交州大败,赵光义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经历过以武力灭亡北汉以及高粱河之败的他这个时候对胜败得失早已经看透了。胜不足喜,败不足忧,这话在胜利者嘴里说出来是一番味道,但在失败者嘴里说出来却又是另一番味道,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只有成熟的人才能修炼得出来的心性。对赵光义来说,征伐交州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便宜,胜利了固然可喜可贺,但失败了也对宋朝的元气和国力没什么损失,毕竟宋朝这次出兵也就两三万人的规模,而且还不是由名将统帅的精锐之师。

 话虽如此,但这却并不代表他赵光义就可以容忍这次的失败,他反而对此次战败的责任人进行了极为严厉的处罚:阁门祗候王僎(后周枢密使王朴的儿子、杨业之死的直接责任人王侁的弟弟)、军器库副使贾湜(赵光义当王爷时的王府幕僚贾琰的儿子)、宁州刺史刘澄三人因为督军不力或逗留不进之罪于邕州被就地正法(命令下达之时王僎已经病死,他也就此免了砍头的那一刀);孙全兴被押赴开封下狱,随后也被处死;陈钦祚、郝守浚、崔亮三人虽然保住了小命但却被贬官为团练副使。

 至此,宋朝第一次征伐交州的战争宣告结束。对宋朝以及赵光义来说这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事虽然心疼但却不会肉疼,可对侯仁宝来说却是把老命都搭进去了,而对于还活着的赵普来说这就是深仇大恨一件。赵普的仇人自然就是卢多逊,他认定是卢多逊生生地害死了他的妹夫,这笔账他会给卢多逊记着,不久之后他会对卢多逊加倍奉还。

 说完了侯仁宝的兵败,现在让我们再把视线从岭南收回并把时间退回到公元980年,因为就在侯仁宝准备发兵交州的同时宋朝举国的目光几乎都不在南方,而是在北方——因为辽国人再次大举入侵了。这也就是说,宋朝在这个时间段里分别在南北两个战场上同时用兵。

 这一次辽国的入侵不同于韩匡嗣和萧咄啰的十万兵马南下,辽景宗耶律贤为了这次的南征可是准备了足足有大半年之久,等到夏日过去,等到草原的骏马都膘肥体健之时他才率领大军离开上京向南开拔。这年的深秋十月,耶律贤的亲征大军到达辽国的南京幽州

 高粱河之战的胜利对耶律贤来说早就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满城和雁门关之战辽军都是大败,这两仗辽军的损失远远超出了宋朝在高粱河之战里的损失。人生如赌场,输急了眼的耶律贤能够保持大半年的冷静才决定征伐宋朝已经是极为难能可贵了。眼见自己手下的将领不能替他完成复仇的心愿,于是他决定亲自动手誓要给自己也是给东亚乃至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找回尊严。

 对于这次南征,耶律贤不但在兵力和军事部署上做足了功课,这位仪式感无比强烈的辽国皇帝在战前还举行了极为隆重且复杂的战前祭祀典礼。这套仪式和程序分了好几次才算走完,首先他命巫师祭祀天地神灵以及掌管战事的兵神,然后又祭祀了全军的旌旗和战鼓等军械,最后是以乱箭射死战俘(射鬼箭)作为整套仪式的结尾。无比虔诚地搞完了这些封建迷信活动之后,耶律贤率领辽军的千军万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漫过了宋辽的边境。

 赵光义其实早就知道辽国即将南侵,辽国那边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做到掩人耳目?就在耶律贤忙着祭祀天地鬼神的时候,赵光义下令莱州刺史杨重进、沂州刺史毛继美率领所部兵马驰援驻守关南的崔彦进,亳州刺史蔡玉、济州刺史陈廷山率军支援定州,单州刺史卢汉赟率军支援镇州。

 多说一句,这个济州刺史陈廷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记性好的人应该记得他曾是杨业的部下,当年宋军攻伐北汉时他率领的巡逻队遇到了宋军的主力,于是在力量对比无比悬殊的情况之下他选择了投降并加入了宋军。他后来的结局更是有意思,因为跟同僚不和加之又是北汉的降将,他为此而没少在同行那里受鸟气,一番挣扎之后他写信给辽国的南部战区总司令耶律休哥,决定与其内外呼应谋夺宋朝的城池。耶律休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他竟然把回信送到了宋朝霸州知州石曦的手里。这个石曦的来头更大,他竟然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的侄儿。石曦等人得信之后一面将此事火速密奏给赵光义,一面设计将陈廷山给抓了,陈廷山最后的结局是被公开处斩并陈尸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