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权臣登场(第2页)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兵权,要想让耶律隆绪顺利登基很大程度上就得取得两位军方大佬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的支持,只要这两人表示支持,那么耶律隆绪的皇位就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耶律休哥在这件事情上是何态度在史料上无从查证,但作为此时官拜“于越”的辽国第一重臣且是军功最大的军方大佬,耶律休哥无疑是支持耶律隆绪上位的。至于这其中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正所谓知遇之恩,恩同再造,耶律休哥能有今日的荣光和权力全是拜耶律贤所赐。作为一个知恩图报的铁血硬汉,耶律休哥就冲这一点也要誓死力保耶律贤的儿子成为辽国的新任皇帝。至于耶律斜轸,他的另一层身份正是萧燕燕的侄女婿,况且他同样深受耶律贤的知遇之恩,因此韩德让几乎是没有怎么费劲儿就将其给争取了过来。

 当韩德让带着耶律斜轸准备前去见耶律贤最后一面时,辽国的这位皇帝已经驾崩而去,他们所看到的是此时正泣不成声的萧燕燕。丈夫驾崩而去,皇族里的各位耶律们手握重兵对皇位虎视眈眈,南边的宋朝更是与辽国早已结成了死敌,而自己却是一对孤儿寡母,如此局面让萧燕燕怎能不痛哭流涕?

 萧燕燕泪眼朦胧地对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哭诉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奈何啊?”

 见此,耶律斜轸当即向萧燕燕表了自己的忠心:“太后你只管信任臣等,其他的事你根本无需担忧,我们全都帮你搞定。”

 于是乎,在以萧燕燕为核心的辽国“四人集团”的精心谋划下,凡是掌有兵权的各位辽国皇族相继被调离辽国的机要部门或是被直接解除了掌兵之权,他们甚至是被勒令居家待命不得擅自出府。在陆续接管或是掌控了辽国的军政大权后,耶律隆绪最终得以顺利登基,萧燕燕则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并总摄军国大事。要说这事为什么会办得这么顺利,其实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韩德让带兵控制了大内,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大军则在外面震慑全局,在这三只铁拳的强力威慑之下,辽国皇族里的那帮耶律们尽管心有不甘但最后也只能是乖乖地听话。

 新帝登基,除了大赦天下自然就是大行封赏:已经是位居于越这个极品官职的耶律休哥被加封为辽国南面行军都统负责整个辽国南部的军政事宜,耶律斜轸则被加封为辽国北院枢密使并成为仅次于耶律休哥的辽国第二号重臣。不过,这里需要提醒各位,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看似占据了辽国臣僚的头两把交椅,但同样对耶律隆绪立下了拥立之功的韩德让其实才是辽国此时真正的男一号。没错,他确实是男一号,他的权势甚至凌驾于小皇帝耶律隆绪之上。

 韩德让此时的头衔是“司徒兼政事令”,换成今天的官职就是首相或总理大臣,而且韩德让还掌管着皇城和皇帝行营的防务。这些还不算什么,更为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韩德让就此和辽国的当朝太后双宿双飞,尽管他没有什么名分,但这二人已然开始过起了出双入对的夫妻生活。还有让人惊掉下巴的,辽国小皇帝耶律隆绪对韩德让待之如父,每天他都要派遣他的弟弟耶律隆裕代替他去向韩德让问候起居,而且只要一看到韩德让的大帐就得立马下车或下马步行着走进去。

 这时候辽国的大权与其说是掌握在耶律隆绪的手里还不如说是掌握在他妈妈萧燕燕的手里,但与其说是掌握在萧燕燕手里还不如说是掌握在韩德让的手里。作为汉人,我们其实对此没必要感到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畅快,韩德让的身上确实流淌着汉人的骨血,但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铁杆辽国人,宋朝对于他来说是仇敌,是敌国,终其一生他都在全心全意地为辽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