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全线退守(第2页)

 赵光义在这年的五月九日得知东路军全军溃败的消息,面对此时已呈崩盘的险恶局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全线收缩防守,而他这个收缩堪称一泻千里。赵光义命令:曹彬、崔彦进、米信等东路军将领全部回京等候朝廷的问罪,中路军田重进所部撤回河北定州准备防御辽军接下来的军事报复,西路军潘美所部撤回代州,全军主力全部回到北伐开启之前的位置。

 赵光义不是小孩,他当然知道辽国不会因为宋朝的主动罢兵回撤而就此打道回府,辽国接下来肯定会对宋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宋朝现在必须考虑如何由攻转守的问题,可东路军因为在这次战争里的拙劣表现已经让赵光义对所有的将领都失望透顶,除了他的大舅子李继隆,他几乎将东路军的所有将领都召回京城等候问罪。如此就造成了宋军在河北前线严重缺将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急迫又棘手的问题,赵光义一咬牙火线启用了一批久疏战阵的老将分别屯守河北的各个军事重镇:左卫上将军张永德镇守沧州,右卫上将军宋偓镇守霸州,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驻守雄州,蔚州观察使赵延溥屯驻贝州。

 通过这份名单我们不难看出,赵光义为了救火已经是在掏家底了。张永德是赵匡胤曾经的上级,刘廷让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而宋偓和赵延溥此时已是行将就木之人。这些赵匡胤时期的军中宿将因为政治原因在这些年里一直被赵光义所雪藏,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他不得不拉下脸面请求这些老将出山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时。

 我们现在想提到的一个问题是:当宋军在东线战场遭遇崩盘后,在西线战场占尽优势的西路军和中路军真的有必要全线退守吗?遍布雄关险隘以及崇山峻岭的西线战场真的就不能固守吗?如果守住了,那么这场战争宋朝就能勉强和辽国打成了一个平手,可问题在于赵光义此时只想到了一旦固守失败就会鸡飞蛋打,而全线退守至少可以保住西线的老本,他不想看到西路军和中路军也像东路军那样落下一个惨不忍睹的下场。倘若宋军三线溃败,那么整个宋朝的边境防线也就全线坍塌了,到时候辽国人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肆虐中原。

 毫无疑问,赵光义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因为他担心辽军会一路打穿河北防线继而渡过黄河再一次像几十年前的耶律德光那样威逼开封,那样一来宋朝可就要面临亡国之灾了。所以,在东路军溃败之后,赵光义首先想到的就是防守,尤其是河北地区的防守,这就是他急切地下令中路军主帅田重进赶紧回师屯守定州的原因。为此,赵光义甚至不惜让西路军因此而直接暴露在了耶律斜轸的十万大军的兵锋之下。当然,赵光义也深知西路军的潘美在失去了中路军的掩护之后将面临耶律斜轸的背刺之患,在这种局面下西路军注定也将很难再有所作为。通盘考虑之下,赵光义索性让西路军放弃之前所占据的全部城池并让全军退回到雁门关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