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名臣风骨(第2页)
不过,这事赵光义一直没有给吕蒙正一个说法,当初毕竟是他对吕蒙正打脸在先,如今吕蒙正又回来了且每天都得跟他见面,这个心结还是得由他本人亲自来解。吕蒙正以宰相的身份再次站在赵光义面前时,自知先前理亏的赵光义抛下自己的皇帝脸面对吕蒙正尴尬地笑道:“那个……张绅的事,朕已经查清了,他的确是贪赃了……”
怎么样?赵光义的诚意和歉意都够足了吧?先是贬了温仲舒,然后现在又亲自认错,身为皇帝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换了是李昉甚至是桀骜不驯的张齐贤和寇准,这个时候想必都会感激涕零了吧?可是,吕蒙正的反应是什么?作为赵普的小老弟,吕蒙正的回应堪称空前绝后:面对皇帝陛下的这一张隐藏着莫大愧疚的笑脸,吕蒙正一个字也没说,他仅仅只是淡然一笑,他甚至都懒得说一声“陛下圣明”,就好像这事他根本就不记得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当初吕蒙正不因自己被人诋毁而辩驳,如今也不因皇帝陛下的亲自道歉而趁机奉迎。所谓君子,所谓中古名臣,概莫如斯也!
吕蒙正重掌相印确实是让赵光义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轻了,但能力强的员工往往会让老板经常吃瘪,赵光义和吕蒙正二人就是如此。之前的李昉就是个办事员,赵光义叫他干啥就干啥,你要是不给他派任务他就乐得个清静自在,这样的员工倒是很听话,但这样会让老板感觉心真的好累。然而,吕蒙正回归中书省之后凡事就不是赵光义你一人说了算,而且赵光义有不对的地方他敢于当场指正,但赵光义做出成绩了却未必会得到他的赞许。吕蒙正不但从来不给皇帝拍马屁,有时候赵光义甚至得做好随时被他踢脸的准备。
这年年底,有鉴于西北的李继迁再次变得不安分起来,赵光义决定派一个人去西北公干。他准备向李继迁秀一回肌肉,在此之前他得让这人给他做些战前的准备工作,而这个选人的任务他就交给了自己的大宰相吕蒙正。很快,吕蒙正把人选呈给了赵光义,但赵光义认为此人不能胜任,于是不同意,他让吕蒙正重选。几天后,吕蒙正推荐的人还是之前的那个人,赵光义表现得很有风度地笑道:“朕说了,此人不行,爱卿回去另选他人。”
又过了几天,赵光义等得实在是有些着急了,在他的再三催促下,吕蒙正呈上的人选还是那个人。这一下赵光义可是再也忍不住了,吕蒙正这不是在故意逗他玩吗?震怒之下,他直接把吕蒙正的奏疏给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他怒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固执?朕说了他不行,必须换!”
面对皇帝的龙颜大怒,吕蒙正从容对道:“此事不是臣固执,只是陛下不知道唯有此人才可堪此重任,别人都不行。臣虽不才,但却不愿意为了迎合陛下的心意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此言一出,在场的两府高官们个个屏息而立连一口大气也不敢喘,而吕蒙正则将笏板插在腰带里,然后上前将赵光义扔在地上的奏疏给捡了起来,随后静待一侧等着看赵光义还会如何发飙。
看到这一幕,现场不止是吕蒙正的同僚张大着嘴呆若木鸡,就连赵光义此时也被震住了。想当初,与此类似的事赵普也曾经干过一回,他最后是追着撵着让赵匡胤同意了他的人事奏请。对比赵普的“简单粗暴”,吕蒙正无疑要有风度得多,但这也更能彰显他不折节事主更不媚上事君的君子之风。对此,赵光义也是大为折服,他不但没发飙,反而在事后对左右亲信感慨道:“吕蒙正这个倔老头儿真的是很有气量,这一点朕是自愧不如啊!”
当然,这件事最后妥协的还是赵光义,被吕蒙正举荐的这个人后来也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吕蒙正的识人之能也由此被赵光义所认可,而他当初不顾皇帝反对一再坚持任用此人的举动更是让赵光义对其甚是叹服。不过,这里也想为赵光义说句好话,吕蒙正这种敢于且善于直言的官员是需要生存土壤的,如若不然他的下场轻则削职罢官,重则老命不保。